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1年工作情况及2022年工作计划

  • 听全文
  • 2022-03-25
  • 来源: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分享到
  • -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喜迎党的百年华诞,“十四五”规划扬帆起步、实现良好开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退役军人保障法》全面实施,退役军人事务开启了新征程。

  一、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在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广州退役军人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更好满足退役军人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精心打造更加精准、更有效率的服务保障机制,深化完善更加阳光、更有特色的“结构化打分选岗”安置模式,创新拓展更加广泛、形式更为丰富的就业创业渠道,全面营造社会更加尊崇、退役军人作用有效发挥的广州社会新风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和国防军队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受到省委退役军人工作综合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一)突出思想政治引领,社会尊崇和赢得尊重取得“双丰收”。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打造“永和东纵传承连”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样板,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新意(黄埔区“永和担当”典型经验被退役军人事务部转发推广,迎接国家、省、市参观交流65场次)。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党员与非党员结对子6500余对,常态化联系近500人,对28名百岁老兵逐人登门慰问。积极参加“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大赛,我市荣获省优秀组织奖。二是英烈精神有力彰显。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等专项行动,82处纪念设施纳入全国核对信息管理系统。圆满完成市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褒扬条例》执法考核。创新开展褒扬纪念“五个一”工程,举办“建党百年广州英烈”事迹展等近20个活动展览,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一址三基地”(即红色革命遗址,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作用,向社会各界提供红色教育1634场,受教育群众4.4万余名。隆重举行省、市“9.30”烈士纪念日公祭烈士活动和烈士光荣证颁发仪式。三是荣誉激励不断增强。组织4名英模、烈属等优抚对象代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规范送喜报和悬挂光荣牌流程机制,为立功官兵送喜报650份。对战时三等功以上英雄模范事迹分批进行采编、开展口述纪实拍摄。开展第3届羊城“最美退役军人”系列典型评比宣传活动,40名“最美”典型受到市领导亲切接见,省市媒体广泛宣传。四是红棉老兵闪亮羊城。“红棉老兵”志愿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壮大,14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1.8万余志愿者活跃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救援、心理咨询、医疗救治、法律援助等社会各领域,参与志愿服务10万余人次,近3.3万人次在疫情中主动请战“抗疫”,570多人自发奔赴郑州、新乡等地驰援抗洪救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常年坚持到清远、从化等地进行义诊扶贫。今年换届中,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委员1938人,其中“兵支书”458名,1名同志入选“广东优秀兵支书”。广大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则胜”的使命担当,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挥退役军人示范引领作用,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尊崇尊重。

  (二)充分发挥政策实效,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一是加强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严密组织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第3次全体会议,编制我市首个退役军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动跟进《退役军人保障法》等国家、省层面法规政策,对政策制度整体重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73条具体措施。二是深入推进“法律政策落实年”。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重点抓好《退役军人保障法》学习宣传贯彻,宣传公益广告登上广州塔、覆盖到全市中心核心地段。汇编《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政策法规文件选编》,选编277件重要政策法规文件。开展创新创制、政策落实、矛盾化解、督查督办等专项行动,推动法律政策进机关、进基层、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全面梳理退役军人政策6类近200个政策落实点,逐一进行排查整改。三是有力维护合法权益。用好用足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累计为189名困难退役军人申请拨付497.91万余元。

  (三)创新优化思路举措,安置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一是转业安置提质提效。转业军官“结构化打分选岗”模式进一步优化成熟,成功实现公平公正与精准匹配的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圆满完成转业军官接收安置工作,安置到公务员或参公岗位的比例达到95%以上,单位、个人和部队满意率有明显提升。退役士兵安置办法进一步规范,深度压实区级安置主体责任,高效高质完成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二是三年移交任务平稳有序。制定我市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管理办法,摸清400余名历年已下达计划未办理接收手续军休干部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销号。协调公安户政部门设立军休干部户籍办证专窗,协商医保部门开设军休干部医疗转接绿色通道。全年接收符合移交条件的军休干部293人,占全省军休接收安置总数60%。是就业创业纵深推进。积极拓展市场性岗位、政策性岗位,完善市属国企及在穗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库。加强政策助力,落实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退役军人复工复产申请政府贴息贷款3680万余元。首次将“退役军人立功受奖加分”指标纳入《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加强平台助力,以“企业直播带岗+云双选”的方式,举办29场线上线下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和“戎归羊城”网络招聘月活动,累计提供近5万个优质岗位。培育军创孵化基地13家,聘任退役军人创业导师10名。四是教育培训多元并进。将退役军人培训纳入广州市“实施十项重点群体职业提升工程”,签约93所院校,补贴经费近1000万元。承办全国首期东西部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对口协作试验班,并将西藏新疆受援地区退役士兵纳入培训范围。继续做强高职大专班,42名退役军人通过单列计划、单独考试、单独编班实现大学梦。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658余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完成岗前专业培训,2000多名退役士兵完成全员适应性培训。

  (四)精准把握多元需求,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是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深化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示范型创建,组织199个服务中心(站)申报全国示范型创建,100%通过省厅验收;40个服务站被省评定五星级,全市星级以上达到187个,占全省第一。2782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均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站长。6个单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及个人”;7人获省通报表彰(越秀区东山街道入选为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荔湾区在广药、立白集团设立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花都区与湖南省新田县设立全省首家跨省退役军人服务站)。二是军休服务贴心暖心。研究出台我市深化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九条工作措施,规范军休干部出国(境)审批和参加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兼职行为管理。研究出台军休干部调整服务管理关系工作方案,平稳调整99名军休干部安置点。扎实开展军休机构星级创建,大力推动军休大学建设,抓好“网络军休所”推广使用。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相关待遇,分配下拨军休经费16.5亿元。2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军休干部。三是抚恤优待政策更加完善。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优抚对象152条基本优待目录,比省多29条,比国家多36条。作为全省唯一优抚对象身份“年度确认”的试点地市,以100%的审核率在全国率先完成试点任务,在全国培训会上做经验交流。为全市优抚对象发放医疗和抚恤补助资金共计6.4亿元。完成7287名退役士兵社保补缴,缴费率99.24%。四是双拥创建更高发展。高起点启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创建,精心打造“一区一品牌 一街一特色”新时代广州双拥品牌。制定“军地互提需求、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31项,落实经费560万元。努力解决现役官兵“三后”问题,推动安置随军家属350人,协调军人子女入园入学1079人,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提供170个招生名额,引进优秀士兵入户18人。下力抓好社会化拥军,引入4000多家社会资源力量,通过“红棉老兵社会化优抚平台”推动落地,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金融支持、通讯特惠、电商优待、就业优先等线上服务和优惠。加大拥军支前工作力度,推动《广州市军供保障应急预案》落地落实,完成全国全军首次海上航行伴随保障。

  (五)从严从实抓好自身建设,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一是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做实“规定动作”,举办局领导班子读书班、专题授课、党史宣讲等强化理论学习。抓好“自选动作”,通过瞻仰革命遗址、观看红色影片等党日活动感悟信仰力量。注重教育成效,研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首次开通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远程报到系统。二是作风建设持续改进。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贯彻落实同级监督实施意见等文件,落实“三述”、谈话等制度,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民生领域项目资金的使用、领导干部违规办企业、吃“公函”、酒后驾驶、涉农土地等专项清查。严格干部选拔任用,营造任人唯贤、事业为上的鲜明导向。三是信息化赋能有新突破。初步建成退役军人一人一档数据库,全面比对、核查、清理31.8万条信息数据。基本建成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和九个业务子系统,与省统一用户认证平台实现对接。做好退役军人“入户一件事”,构建更加便捷、更多层次、更为高效的跨部门联办模式。助力推出“红棉老兵”小程序,为退役军人在政策速递、就业金融、购物餐饮、交通医疗等领域提供优惠,7月上线以来累计访问超13万人次,让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福利。四是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坚持做到全覆盖督导、全过程落实、全成员防控,确保各项措施精准有效落地。严格落实专班会议、情况通报、请示报告、督导检查等机制。开展风险(重点)区域人员排查220余次,全年组织全员核酸检测30多批次。认真做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符合接种条件人员实现干部本人及家属的“两个动态”100%接种目标。全力支援广州疫情防控工作,选派17位干部骨干参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陆空口岸专班一线,烈军属疗养院圆满完成市医学观察隔离点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党中央、省委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指示部署,对照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广大退役军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退役军人工作需在以下方面持续提升: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形成军地联合办公机制,推动将退役军人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评价范围。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研究《退役军人保障法》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移交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扶持等配套实施举措。三是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回应广大退役军人关切期盼,努力在个性化、精准化、精细化上有新突破,在扶持就业创业、加强流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上再有新作为。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广州退役军人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退役军人事务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为主线,坚持创新发展、系统发展、精细发展、依法发展、安全发展五项工作原则,在“十个持续发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在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抓好整改上持续发力。深刻汲取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教训,对标对标省市整改方案要求和任务清单,举一反三、刀刃向内,扎扎实实落实每个步骤,老老实实查找问题不足,实实在在解决每个问题,确保整改成效。

  (二)在加强党对退役军人工作领导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小组统领协调作用,推动将退役军人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评价范围,更好的发挥督导检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三)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上持续发力。持续开展“法律政策落实年”活动,进一步加大《退役军人保障法》的宣贯落实,突出抓好“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大力推动政策落地,切实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稳妥整体推进“治重化积”、三年集中移交、优待证制发等重点工作完成。

  (四)在提升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水平持续发力。以完善“三个体系”为主线,以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支撑,坚持问题导向、特色导向、结果导向,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重视打基础抓落实,全力维护退役军人稳定,不断提升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在增强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持续发力。要着力在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抚恤优待制度更加健全、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尊崇尊重氛围不断浓厚上下功夫见成效。

  (六)在激发退役军人力量上持续发力。继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新意,进一步积极引导参与基层治理、应急处突、抢险救灾、乡村振兴等任务,在平安广东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力实施退役军人“村官培养工程”和“志愿服务工程”。

  (七)在提高安置就创质效上持续发力。加快“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创业孵化”四位一体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加高职大专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权威推荐+自主选择”“教育先行、岗位跟进”就业模式,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建立创业项目库,壮大就业创业联盟,推动退役军人体面就业、精准就业、稳定就业。

  (八)在服务军队备战打仗上持续发力。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意见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努力解决备战急用、部队急需、官兵急盼问题。推动社会各界“多出钱、多出力、多办事”。进一步完善军供保障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推动构建覆盖全市重大交通枢纽保障范围、“一站多点”布局的应急保障体系。尽快探索建立应急应战响应机制,加速有效融入作战指挥链路。

  (九)在赋予新时代广州双拥内涵上持续发力。抓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创建届中调研考评工作。推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化、内容系统化、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的国防和双拥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双拥品牌创建,在全市努力打造3至5个军民共建幸福社区示范点。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关爱功臣、关爱军嫂、军地联谊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民营企业、“两新”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工作潜力。

  (十)在培树“九大品牌”上持续发力。锚定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工作目标,创新载体方式、拓展工作内容、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打造“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品牌、“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品牌、“打分选岗”阳光安置品牌、“永和担当”红色传承品牌、“量身赋能”教育培训品牌、“齐步走”互帮互促品牌、“全链条”管理服务品牌、“三协同”权益维护品牌、“一码通”拥军惠军品牌九大服务品牌。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