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年工作情况和2022年工作计划

  • 听全文
  • 2022-05-23
  •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分享到
  •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起步之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严格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十四五”规划资源事业良好开局。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前瞻视野、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广州空间发展蓝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努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一是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是高站位推进广州都市圈融合发展规划。三是高水平谋划重点片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四是高起点谋划海洋强市建设。五是高标准谋划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二)坚持生态保护,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立足广州自然资源禀赋,保护好生态基底,构建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生态空间体系。一是统筹划好国土空间“三区三线”。二是探索绿色发展空间治理模式。三是统筹推进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三)坚持底线管控,持续推进耕地保护。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一是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二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三是扎实开展执法监督。

  (四)坚持统筹保障,持续强化要素支撑。坚持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狠抓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着力加强对实体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保障力度。一是争取新增用地指标。二是强化土地储备支撑保障。三是加大各类用地供应力度。四是加快存量低效用地再利用。五是加强重点重大项目服务保障。

  (五)坚持以人为本,持续优化城市品质。通过精细化品质化的规划管理,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城市品质,努力让群众在广州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是保育活化历史文脉。二是优化城市更新规划。三是“绣花”功夫做精城市设计。四是全方位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六)坚持惠民利企,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对标对表最高最好最优标准,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群众期盼,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一是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二是不动产登记实现“全国最佳”。三是民生基础设施规划持续优化。四是规划审批服务不断提升。五是加装电梯再创新高。

  (七)坚持夯基垒台,持续提升支撑能力。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推进事关城市发展大局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打牢长远发展的根基,努力让城市运行得更稳定更智慧更安全。一是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底盘。二是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工作。三是探索一码智慧管地新路径。四是提升基础测绘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加强规划资源信息化建设。

  (八)坚持法治建设,持续夯实依法行政。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是全面加强依法行政。二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完善监督监管机制。

  (九)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强化作风效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政治与业务结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一是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二是围绕“优严实”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作风建设。四是围绕“八大清风工程”推进清廉建设。五是围绕“好干部标准”加强队伍建设。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以科学态度、法治思维、先进理念、专业精神,助力广州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聚焦推进规划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三大制度体系”,大力提升全局思维、群众工作、依法行政、改革攻坚、服务保障“五大能力”,实现资源保护水平有新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再上新台阶、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洋强市迈出新步伐、现代化治理能力达到新水平,全市规划资源管理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突出规划引领,健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宏观层面,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中观层面,进一步强化专项规划和重点片区规划带动城市辐射能级和综合功能提升。微观层面,进一步强化详细规划提升规划科学性。

  ()突出战略布局,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助力广州国际化转型。

  围绕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目标,牢牢把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之“机”,积极推动“广深”双城建设。围绕“国际范、广州味、强强项、补短板、增供给、优环境”,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的目标,系统谋划“核心承载区—国际商圈—城市商业中心—社区商业节点”的国际消费中心空间体系。围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携手深圳“双核”联动。

  (突出生态优先,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助力广州绿色化转型。

  把握广州“山水城田海”良好自然本底,严格管护自然生态网络。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耕地“双管控、双平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严守海洋生态红线,从严管海、生态用海、系统护海、着力净海。    

  (突出智慧赋能,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助力广州数字化转型。

  以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为基础,按照“重数据、强协同、拓应用”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一体化信息平台和“多规合一”管理平台的业务协同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跨城通办”和“全城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

  (突出效能导向,强化资源统筹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

  统筹处理好土地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坚持严控总量、精准调控。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区联动高效推进土地储备。不断完善土地供应政策,科学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挖掘存量土地资源潜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突出人民至上,塑造特色城市风貌,创造高品质生活。

  加快推进面向2035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报批和实施。加强活化利用,打造“一轴两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区域。合理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分区引导、分类施策、分期推进。兼顾地域特点与时代特征,平衡新旧风貌融合与周边建筑和谐,着力人居环境改善和风貌整体提升。全力推进滨江贯通,保育滨江自然生态本底,弘扬广州滨江文化遗存。

  (突出法治理念,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加强高水平治理。

  全面梳理整体谋划,科学有序推进立法。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为规划资源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引领和法治保障。打好管理创新“组合拳”,坚持统、分、优、放、协综合施策,系统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服务方式转变。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开门编规划,让公众了解、参与规划,给予公众以最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022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立足广州超大型城市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的特点和阶段,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使命任务。一是以更高站位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筑牢政治灵魂,强化政治意识,切实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性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以更实举措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广州历史文化,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推动工作更贴近基层、更符合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科学规划、依法规划、阳光规划,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以更深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本。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以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为导向,在规划引领、资源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上持续发力,系统谋划实施一批创造型、引领型、集成型改革举措,为全国创造广州经验。四是以更硬作风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向上氛围。加强清廉文化建设,涵养新风正气。五是以更强决心持之以恒抓落实。牢固树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的工作理念,全体党员干部自觉把抓落实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工作习惯,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