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市体育工作总结

  • 听全文
  • 2023-12-13
  • 来源:广州市体育局
  • 分享到
  • -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男子足球乙A(U15)组决赛假球恶性事件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对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疫情对体育工作的重大影响,面对长时间多线作战、连续作战的重重困难挑战,全市体育系统知耻后勇、负重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赛风赛纪、安全管理和体育事业发展,较好完成体育领域各方面工作。

  一、整改整顿持续深化

  省运会假球事件发生后,市体育局党组坚持把落实假球事件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照市整改工作总体方案和任务清单,逐条逐项、全面系统抓好思想整改、行风整改、制度整改。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严肃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反省剖析问题。市区联动开展全员全覆盖警示教育培训395场次,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全面加强省运会参赛队伍教育管理,成立20个参赛队伍临时党支部,组织代表团全体人员提交自查承诺书,赛时每日召开赛风赛纪例会,每场比赛派出赛风赛纪监督组,定期发送赛风赛纪短信提醒,实施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监督。组织局属各单位和51个市级体育协会开展赛事活动和赛场行为规范管理专项整治,会同11个部门组成9个督查组,对11个区和41个市直单位开展督查,排查办赛413项、参赛387项,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压实职业足球、篮球队主体责任,对“中超”联赛广州参赛队10场主场比赛和14场异地比赛、CBA联赛广州参赛队17场比赛开展赛风赛纪监督。推进我市体育行业管理17项制度文件制定修订工作。

  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毫不动摇坚持“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加强理论武装,强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落实。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局各级党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905次。建立健全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深入推进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和省委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安排,每半年专题研究,开展政治生态分析,加强督导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结果运用,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实施《广州市体育局2022年“一把手”权力清单》强化监督,持续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1个党支部和1名个人受到市直机关工委表彰。

  三、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广州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广州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行动计划》,各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面出台。“羊城运动汇”广泛吸收各方意见5500余条,安全有序举办60项系列活动,参与市民超100万人次。开发赛事活动信息平台,加强动态监管。“群体通”平台上线全市640家体育场馆,提供惠民服务190万小时、411万人次,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工作案例。海珠区洲头咀公园智能健身设施和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天河区临江大道公共运动休闲设施、白云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花都区“醉美花都健身步道”、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智能健身路径等项目相继实施或建成。深化市群众体育行业党委指导作用,强化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建设,制定实施市体育协会党建工作指引、年度考核管理办法,指导20个协会推进换届改选,推动6个协会成立。海珠区文广旅体局等4个单位、10名同志获评全省“十三五”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派出319名运动员参加省运会群体组全部8个大项比赛,夺得46项一等奖,7支队伍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一等奖、总奖项均位列全省第一。

  四、竞技体育实力增强

  全年广州籍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12项、国家级冠军49项,全省冠军377项,向上级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35人。我市2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女子冰球项目角逐,广州运动员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实现历史性突破。派出2179名运动员参加省运会竞体组全部41个大项比赛,前半程赛事共获401.46金、14643.07分,金牌、奖牌、总分暂列第一,28支队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全市青少年业余运动员注册47535人,同比增长25%,各区向市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40名。评定运动健将13人次、一级运动员192人次、二级运动员602人次,三级运动员49人次,总人数为近年之最。增城、荔湾、番禺、天河、花都、海珠、从化、越秀、黄埔等9个区体育行政部门被省体育局评为2018—2021年度区级“突出贡献单位”。深化体教融合,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推动各区先行先试,举办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不断选拔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荔湾、黄埔、白云、花都等区成效明显。出台市运会竞赛规程总则,修订市区级业余体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引导各区做好新周期人才培养布局。开展区级业余体校办学水平评估,促进体校建设水平总体提升。拟定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加强市场监管,促进规范健康发展。落实“广黔同心足球教育帮扶计划”,以毕节市大方天河实验学校和元宝同心实验学校为试点开展足球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把握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利契机,制定“体育与健身”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总链主企业+分链主企业+龙头企业”(1+4+16)结构布局,强化创新引领,推进体育招商,产业格局不断扩大。2021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2300.37亿元,实现增加值522.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12.3%。彩票市场稳定扩大,全年体育彩票销量52.75亿元,同比增长19.86%,筹集公益金12.94亿元,创历史新高。促进职业体育健康发展,支持两家足球俱乐部获2022年赛季准入资格并顺利完赛。协调落实职业篮球俱乐部扶持奖励经费,制定新周期扶持奖励政策。成功举办2022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实现5年合作周期圆满收官。越秀区推进体育产业园区二期升级改造和招商引资,打造冠军运动员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数字体育智慧园区系统。增城区积极推进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从化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花都融创雪世界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六、重大赛事顺利举办

  克服疫情影响,顺利举办2022年中超联赛广州主场比赛等国家级比赛,完成省运会花样游泳、场地自行车、滑板、射击(飞碟)等4个项目办赛任务。弘扬冬奥精神,助力冰雪运动发展,举办粤港澳滑雪精英挑战赛总决赛。稳步推进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世界田联接力赛等大赛筹备工作。线上线下联动举办2022年中国广州和法国里昂青少年国际象棋友谊赛,架起中法友谊的交流桥梁。协助南沙区全力争取省级部门支持,着力打造帆船、网球品牌,举办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帆船赛(广州站)、大湾区城市网球公开赛等赛事。天河区“国际垂直马拉松赛广州系列赛”等区办精品赛事推陈出新。

  七、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全面加强各类赛事活动和体育场所疫情防护和安全保障,紧盯重大活动和敏感节点,坚持定期分析研判,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强化演练培训。统筹市区两级大型体育馆用于中转隔离驿站、气模实验室和简易方舱建设。组织3052人次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社区防疫服务,派出337人次党员突击队组团式支援天河区防疫工作,组建54人核酸采样志愿服务队。从严抓实各类体育场所防控措施,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协调保障国家女子篮球队等19批次154人在穗隔离训练和出境参赛。依法治体扎实推进,抓好党组学法,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程序,加强对各区行政执法工作统筹监督。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省“创新强校工程”考核排名居首,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历史最好成绩。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获评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

  同时,全面做好体育总会、体育对口帮扶、文明城市创建、诚信建设、统战、保密、档案、政务公开、提案建议办理、国防教育、工会、共青团、妇女、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