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委2010年工作总结

  • 听全文
  • 2011-02-11
  •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 分享到
  • -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交委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按照“改革促管理、稳定促发展、保亚运畅通”的工作方针,团结一致、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有效推进“迎亚运、创文明、促大变、保畅通、保运输、保稳定”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较好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促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和交通经济运行良好。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结合完善我市综合运输体系和建设亚洲物流中心工作目标,我委牵头大力协调推进白云机场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国务院已在7月正式批准了项目(批复规划围网范围面积共约 7.385 平方公里),这将为今后我市航空物流业和外贸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全力推进广州南站临时汽车站和永久汽车站的建设,组织做好南站投产旅客疏运组织,有力保障了广州南站今年初实现按期成功投产;坚持推进6项在建和一批拟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尽管受极端气候及亚运停止施工的影响,但经努力,在建项目仍顺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继续组织完善了电子口岸系统功能,加快区域电子口岸建设。

  ——交通运输生产呈现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约4.23亿吨,同比增长12.7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267.3万标箱,同比增长12.02%;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96.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包括行包)145.0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10.56%和18.6%;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6条、国内航线120条;市内公交客运量46.5亿人次,同比增长21.4%。广州地区全社会客运量为6.26亿人次、货运量为5.75亿吨,分别增长9.8%和9.4%。亚运前夕,成功承办2010中远国际海运年会,扩大了我市国际航运物流影响力。我市在今年上半年被评为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同时,今年以来全市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10年全市客运企业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是下降11.7%和8.2%。没有发生监管范围内较大及以上客运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没有发生较大不稳定事件。

  (二)保畅通,城区交通治堵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委牵头组织实施道路保畅通工作,先后分步实施了天河核心区、同德围地区交通整治工作。天河核心区交通整治后,该区域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平均排队长度由实施前的50辆标准车降低至26辆标准车,降幅达到了48%,明显降低了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高峰期的天河路全段平均车速约提升了11%。同德围地区交通综合整治后,该地区晚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平均增长了4.9%,主要道路的车辆平均运行速度提高了30%;公交运营组织同步得到明显优化,进一步方便了市民公交出行。

  (三)保运输,做好重大运输科学组织。

  ——2010年春运组织创造了历年春运最好秩序。在2010年春运40天时间里,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568.8万人次。对比历年春运工作,2010年春运最大亮点是消除了火车站地区以及各集中取售票点旅客“排长龙”现象,进一步破解了节前火车票售票组织、旅客乘降组织和节后旅客疏运组织等春运“三大环节”的难点问题。

  ——实现BRT试验线顺利开通、运营顺畅。在社会高度关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唯此为大”的指导思想,科学组织、勇于创新,打赢了这场“硬仗”。BRT开通运营至今,日均客流量超过8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到96万人次;通道内平均运营速度约23公里/小时,比开通前提高了近84%。8月,BRT试验线开始投放18米大容量车辆进行运营,进一步缓解高峰时段车厢拥挤问题。目前,BRT试验线已成为了我市推进公交优先、改善民生和优化城市景观工作的新亮点。

  ——坚持抓好广交会、清明节、中秋节、国庆黄金周和重阳节的运输组织工作,保障安全有序。

  克服“亚运多项工作同时进行、车辆限行” 等困难,顺利完成第107、108届广交会等重要活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节假日的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广交会期间共组织出租车40,400车次,开行公交车临时专线285车次,开行机场快线300车次,合计疏运客商111,819人次。认真总结以往假期旅客疏运工作经验,按照春运的标准,积极创新组织模式,将先进的工作措施固化形成重大节假日旅客疏运组织科学管理机制,实现道路旅客运输安全有序。6个节假日期间,广州地区分别发送公路旅客187.9、199.2、224.9、174.3、178.9和473.5万人次,较好地实现了“安全、及时、有序、温馨”的工作目标。

  ——推动公共自行车项目试运行成功。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已在BRT系统沿线和东部城区等设置了110个自行车服务点,投放了5000辆自行车,进一步方便了BRT、常规公交与自行车的换乘接驳。

  (四)保亚运,公共交通保障到位、珠江巡游精彩成功。

  在今年一季度全力打好春运、BRT开通、天河区治堵“三大战役”后,逐步将精力转入到了亚运的筹备上来,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完善方案、检查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等等,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全市头等大事。其中,主要分两个大板块,一是公共交通运输保障,二是牵头做好亚运开幕式珠江巡游子团队各项工作。

  ——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交通保障细致到位。经过两次演练和修改完善,平稳有序实施了亚运机动车限行工作,为确保亚运畅通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推进亚运注册人员和持票观众免费乘车,以及亚运“大礼包”项目的落实;组织开设76条亚运公交专线,优化和新开通100条公交线路,扩大对城乡结合部等外围区域公交服务覆盖面。在亚运前,组织新投放1497台新型清洁新能源公交车(电动公交车、汽电混合动力)、100台无障碍出租车。完成4312台公交车和6673台出租车的翻新改造,进一步树立公交出租车“外观靓丽、内饰整齐、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的新形象。设置公交专用道25条,亚运车辆专用道125公里;建成永泰客运站、 黄埔体育中心等6个公路客运和公交枢纽站, 4个亚运场馆配套临时公交站场、6个港湾公交停靠站。按计划完成了全市客运站、公交站等无障碍设施改造。进一步规范公交候车亭、公交总站、公路枢纽站英文站牌的翻译和指引,方便外国来宾乘车。配合亚组委在亚运城、总部饭店等主要场所规划设置汽车租赁服务点;组织培训出租车驾驶员12.7万人次、公交车驾驶员约5万人次。积极做好亚运交通信息服务,建成启用了亚运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市9500多台公交车上安装LED电子屏和车载电视多媒体发布系统,并借助96900客服中心、交通信息网站和“行讯通”系统,基本实现了市民利用动态导航仪、手机、交通信息网站、车载终端等信息终端获取各种交通信息服务。同时,积极借鉴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经验,加快整合我市交通、公安交警、地铁、气象以及民航、铁路等各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市民和城市交通管理服务。

  ——亚运会开闭幕式珠江巡游组织精彩成功。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第16届亚运会珠江巡游活动总体工作方案》,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的情况下,科学组织,全面落实珠江巡游码头建设(航道疏浚、船舶改造)板块、运营演练及船舶运行调度指挥、船舶航行保障、码头运营组织、珠江巡游表演、岸上文艺表演、巡游活动媒体服务、巡游运动员组织等8个板块工作,确保了珠江巡游取得圆满成功。

  (五)创文明,我市交通行业顺利通过迎国检“中考”。

  ——坚持推进公交“创文明”工作。积极推广中山大道BRT系统运营经验,着力优化调整城市主要道路、城区外围区域以及公交地铁接驳公交线路和站点,不断完善“大巴、中巴、小巴”三层网络新型公交网络,逐步优化和新开通165条公交线路、站点60多个;顺利实施公交地铁票价优惠新方案。

  ——坚持推进出租车行业创文明工作。坚持一手抓服务提升,一手抓维稳安全。继续做好“八大措施”的检查落实,推进了车辆更新、企业管理和司机培训等工作(市区中高档出租车已达100%);坚持指导“三区两市” 开展属地出租车行业“创文明、保稳定、迎亚运”工作,稳妥完成番禺区出租汽车运力投放工作。

  ——坚持加强停车场行业管理工作。重点加大力度缓解“停车难”和整治“停车乱”问题,2010年全市共新增停车泊位6.13万个,完成年度计划(5万个)的122.6%,2008年至2010年,已连续三年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年度新增5万个停车泊位的工作目标,三年共新增停车泊位182833个;组织开展了系列整治行动,出动检查人员3484人次,检查停车场3892家,查处违规停车场329家,清理违规泊位7514个。集中力量做好7569台“水浸车”善后处理工作,全市投保的“水浸车”100%定损。

  ——坚持完善巡查考评机制,严厉打击冒黑烟等不符合环保要求车辆上路等违章现象。

  ——坚持推进货运行业整治管理工作。在174家危化品生产、储存及从事危化品装卸的港口等大型源头单位推广了危运IC卡配载管理系统;完成了395辆危运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以推动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加大运输市场整治力度。2010年,市、区两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全部挂牌成立;查处道路运输违章和“五类车”案件2万多宗;查处超限超载车辆近1.5万辆,卸载货物23万多吨;巡查公路5万多公里,拆除违法建筑486平方米,拆除违章广告标牌3000多个;联合航道局、海事局巡查航道8700多公里。

  ——组织全市交通行业各单位全力做好创文“迎国检”工作。经过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我市交通行业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查组的测评,有力支持了全市“创文明”工作。

  (六)抓统筹,促进交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后续工作。一是10月份市政府批准印发了《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中共广州市交通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划入原市公路局、原市政园林局、原市建委、市交警支队的部分监督管理职责。二是接收了原市公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原市政园林局部分机关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以及广园路建设公司和市政工程维修处,在接收过程中保持单位的性质不变,保持单位干部的身份和待遇不变,保持单位工作任务不变,达到了平稳过渡。同时,抓紧组建市道路养护中心工作,该中心三定方案已报给市编委。三是协调市编委批复了市交委综合执法局的三定方案,并完善了该局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等。按省人事厅、交通厅的有关通知要求,完成了第一、二批综合执法机构人员接收工作。四是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和交通事权下放工作。

  ——坚持加快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重点推进穗航实业公司代管企业退出市场、市交运医院移交广医一院、广州交通集团客运业务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坚持推动交通行业立法、普法、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工作。一是完成了《广州市停车场条例》的前期起草工作。会同市法制办积极推进《广州市停车场条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完成了《条例》的起草、调研、专家论证、听证和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等程序,目前《条例》正式报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预计将于2011年初由市政府报送市人大审议。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系统管理试行办法》和《城际轨道广佛线乘坐守则》等与广大市民关系密切的规范性文件21件。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以“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交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贯彻《广东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并通过了市依法治市办和普法办的“四五”依法治市与“五五”普法工作检查,并受到检查组的表扬。四是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完成我委61项(含原市公路局、原市政园林局划入的事权)审批备案事项的清理工作,经市政府决定,保留(含按一般业务管理及省委托的事项)26项,取消23项,下放12项,精简了57%;并起草《关于做好保留取消调整交通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后续工作的方案》,有效加强我委审批、备案事项清理的后续工作,确保下放事项的平稳交接,防止管理脱节,提高行政效能。五是完成了我委460项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行为、依据 “三梳理”工作;并拟定了《广州市规范交通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规范交通综合行政执法363项行政处罚的裁量标准。

  ——坚持提高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重点推进亚运车辆调度信息系统、交通运行智能分析平台、BRT“三大”信息系统、交通仿真室等建设,进一步完善羊城通系统服务以及交通行业信息化监管等工作。

  ——积极推进公路迎国检、省检工作。今年以来,完成了国道105、106,省道118、119等大中修工程8项,区县市主干公路城市化改扩建项目3项,以及10条高(快)速路的命名编号标志等相关标志更换工作;补助地方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6500万元,支持农村公路和中心镇公路建设投入1500万元,指导区(县级市)政府完成自然村村道建设400公里。升级改造主干公路绿化30万平方米、绿色通道建设90公里,全市公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按计划推进原公路局承担的青山绿地二期任务;共查处各类损坏公路及设施违法案件300宗。

  ——按照省里的紧急部署,在9月下旬迅速组织队伍增援茂名等重灾区抢险救灾工作。

  ——重点推进了年票制范围扩大工作,协调推进辖区内7个道路收费站在10月31日前停止收费;继续推动管理道路一体化改革工作、虎门渡口接管工作、汛期公路水毁应急抢险工作。

  ——坚持加强交委系统党建、纪检、监察、群团、信访维稳、交通战备建设、“双到”扶贫等工作和各项综合管理,促进“依法行政、运行高效”交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