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着强化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构建全省“首善之区”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坚持“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迎亚运、创文明、促大变”工作为主线,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积极组织交通各单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了全市交通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突出“四项重点”,推动空港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积极组织协调,实现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于今年2月6日正式投产。此举将有效解决白云机场货运业务多年徘徊不前的困局,推动广州形成“北有联邦快递、南有马士基”的现代国际物流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广州作为区域性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地位。项目投产初期,每周共有16条国际货运航线,136架货机进出这个新转运中心,往返于联邦快递所提供服务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投产后,我委继续积极协调国家海关总署、国家民航局,跟进有关联邦快递普货转关问题,努力为联邦快递项目创造良好运营环境。二是推进机场扩建工程建设。中性货运站工程和东三、西三指廊工程已完工,待国家民航局进行行业验收后可投入使用。第三跑道建设工程已完成部分征地工作。三是积极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四是坚持拓展国际航线,促进航空枢纽建设。白云机场除了开通16条联邦快递国际货运航线外,还新增了7条通达台北、曼谷等城市国际客运航线。2009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为3704万人次,增长10%,特别是联邦快递项目投产后,有力地促进了白云国际机场货运量的增长。全年白云机场货运业务为130万吨,增长了31.3%,大幅领先于亚洲各大机场。
(二)突出“两手抓”,为促进广州港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突出抓好港口码头和航道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建设已先行开工,正在开展水工工程和软基工程的建设工作;出海航道三期工程已于2009年9月开工;南沙三期工程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核准,散货码头正在开展规划选址工作。二是突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抓好港口生产协调工作。由于港口生产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明显,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及时牵头制订了《广州港南沙港区集疏运系统优化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广州港集团发展壮大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组织港口单位到周边城市开展推介会,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协调合作,努力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港口生产(尤其是集装箱业务)的影响。
(三)突出高快速路网和枢纽站场建设,为构建畅达高效的道路运输网络提供新支撑。
一是按照省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督导要求,加大力度协调推进一批高快速路项目建设。通过采取超常规、超常态的工作力度和措施,协调解决好项目用地报批等手续和征地拆迁两大难题,确保南二环、增从、东新、广河广州段和广深沿江广州段等5个在建项目按计划实施,实现了黄榄干线开工,加快了广明高速广州段等拟建项目前期工作。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82.56亿元,占年度总投资计划76亿元的109.3%;广明高速广州段和大广高速粤境段力争年底前先行动工。二是完成了一批国省道路段改造,坚持推进了自然村村道和中心镇公路建设,以及所管辖公路、桥梁的养护工作。全年共完成公路大中修、城市化改造工程12项,完成桥梁改建5座、桥梁加固26座,修复破碎板25万平方米、沥青罩面3.5万平方米,提前整治完成省市交办的26处危险路段,完成81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升级改造绿地100公顷。三是推进了一批公路站场和公交站场建设。实现了火车东站客运站、南沙汽车客运站和一批公交中途港湾站竣工投入使用;加快了火车南站汽车客运站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在明年亚运前建成使用。同时,配合火车南站正式启用,组织开展了公交车、出租车、公路客运站、社会车辆停车场等临时站场建设工作;基本建成窖口和石马2个公交枢纽站项目,新增公交站场面积4.7万平方米。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重大运输科学组织取得新突破。
一是实现今年春运组织模式重大创新。今年,我们在总结去年化解春运公共安全危机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行“始发分流”和“异地候乘”措施,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广州地区春运火车站地区客流高度聚集大难题。春运40天(1月11至2月19日),通过广州地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方式,共发送旅客2618.2万人次(相当于把广州市的人口在40天内搬动两次),并实现在狭窄的广州流花火车站地区,没有因为春运实行交通管制,没有抽疏一条公交线路,把春运对社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创造春运历史的最好秩序。春运结束后,我委坚持按照“今年春运结束就是明年春运开始”的指导思想,抓好对存在问题的梳理和整改,提前进入明年春运工作周期,印发《广州地区2009年春运存在问题整改计划书》送各责任单位限时完成,并草拟了《2010年广州地区春运工作方案》,提前对全市明年的春运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坚持抓好其它重大运输保障工作。完成了105届、106届广交会、国庆黄金周等重要节假日和商贸文化活动的运输保障任务,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
(五)坚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重大专项组织协调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大力度推进广州建设亚洲物流中心工作。牵头制定了《推进广州建设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实施工作方案》,成立了由甘新副市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10个专责小组。加快完善工作推进相关机制,拟定了《推进广州建设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工作制度》。积极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工作,制定《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工作。签订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协议》,并与佛山市交通部门推动成立了广佛同城化交通工作机构、加快了广佛同城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广佛道路客运同城化等对接工作。其中,已编制《广佛同城化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三年工作规划》,并按照既定的目标推进。
(六)坚持落实“迎亚运、创文明”要求,推动交通行业创建工作呈现新的面貌。
一是深入开展公交、出租车行业“创文明”工作。继续完善了环保型、集约型、智能型公交出租车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成效包括:1.优化公交资源配置取得突破。2.基本实现了国产车用LPG的规模化应用,达到日供销国产LPG达到500吨的计划目标,进一步协调加强对供气质量、供气秩序的监管,提高了我市公交能源供应保障能力。3. 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大巴、公共中巴、公共小巴线路组成的三级公交网络,重点优化调整了15条超过20公里线路,同时围绕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完善了金沙洲、白云区钟落潭、科学城、珠江新城、番禺区夏窖等区域公交服务。4.积极稳妥实施公交票地铁价优惠方案试行工作,并根据试行情况做好方案完善工作。5. 全面推进出租车行业“8大措施”检查落实:实现了我市出租车行业每车每月收费下调800元;进一步解决了出租车司机参加社保问题、出租车司机“上落客难、如厕难、吃饭难”问题;有效整治了企业对司机乱处罚、娱乐场所向出租车司机收取停车费等现象;加大力度打击各类非法营运活动,共查处各类非法营运约1.6万宗,对40名情节严重的暴力抗法人员依法做出行政拘留等处理。此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慰问司机活动,推动在出租车行业建立司机人文关怀的工作机制,促进行业和谐稳定。6. 坚持推进出租车更新工作。全年我市出租车行业累计更新出租车1446台,全行业中、高档出租车为16,371台,占车辆总数的92%,车容车貌进一步改善。7.推动出台了《广州市公共汽车电车客运管理条例(修订)》和《广州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促进行业依法管理。
二是积极推进亚运交通保障各项工作。重点做好对《亚运会期间高、快速路和普通公路对亚运车辆免收通行费政策和快速通行方案》、《亚运会期间特定群体免费乘坐公共交通财政补贴工作方案》、《2010年亚运会公共交通车辆购置和改造工作方案》等协调落实工作。
三是抓紧推进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运营筹备工作。完成BRT运营调度中心土建工程,加快智能交通设备等后续建设和装修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了BRT经营主体组建工作方案和相关线网优化方案。已全面推进了相关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编制等工作。
四是出色地完成交通行业迎国检工作任务。为做好2009年8月底迎接国家考评组对我市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我委各单位按照创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持续开展专项检查行动1177次,出动创建督查人员3900多人次,检查车辆14万台次,对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出色完成国家考评组对交通行业的现场暗访,得到了市领导和市创建办的充分肯定。
五是继续加强了对公路客运、道路货运、停车场、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行业等管理。推动出台了我市对农村客运企业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结合我市“人、屋、车、场” 综合治理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了包车客运市场及客运站专项整治行动,广佛客运市场秩序联合整治和机动车维修市场联合整治、机动车行业转型提升等工作;积极推动张广宁市长等市领导审定印发的2009年《城区货运市场整治搬迁工作方案》。
六是强化了道路货运行业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了危运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推动了危运行业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深化应用,并积极探索危运源头信息化配载管理。
(七)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交通综合管理工作取得新进步。
一是抓好交通行业重点信访案件解决和安全生产、行业维稳工作落实。重点推动站西街宿舍拆迁案和企业退休职工住房货币补贴信访案取得重大突破。2009年,我市交通系统共发生死亡1人或以上的道路运输事故宗数和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8.3%和13.5%。
二是坚持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一是统一标准整合中小巴资源,大力推动智能公交系统深化应用。实现全市现有90多条线路506台中小巴智能系统的全覆盖。二是紧扣大通关的核心业务和企业的普遍需求,全面提升广州电子口岸平台的综合服务水平。是继续提升羊城通系统、出租车智能服务系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危险品运输监控系统和的应用效能。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及新一轮机构改革相关工作。交委综合执法局(执法监督处)已实现正式挂牌,并开展了后续相关组织实施工作;按照“大部制”改革要求,推进交委“三定”规定报批等工作。
四是抓好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完成了荔湾区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点验活动、全市交通专业保障正规化建设现场会组织工作,并抓好了我市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迎检等工作,得到了省国动委、市国动委的高度评价。
五是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开展了交通行业整风行风评议活动、机关服务年活动、纪律教育月活动等各项组织工作,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完善“依法行政、运行高效”交通行政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