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监察局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 听全文
  • 2011-03-24
  • 来源:市监察局
  • 分享到
  • -

  2010年,广州市监察局在省纪委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纪委全会和市政府廉政会议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务实创新,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能,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将“廉洁办亚运”作为重中之重,推进亚运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干部廉洁“三个安全”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中央纪委、省纪委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借鉴“廉洁办奥运”成功经验,按照“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怠慢,监督上不能有丝毫疏漏,查案问责力度不能有丝毫减弱”的要求,切实贯彻“廉洁办亚运”的方针,实现了“廉洁办亚运”、“节俭办亚运”的目标,受到中央领导和中央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1、全面统筹、科学谋划,建立全面的“廉洁办亚运”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察局与全市54个相关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签订《廉洁办亚运监督责任书》,并由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分工检查指导;建立领导监督、检查和指导全市15个赛区及其场馆、团队“廉洁办亚运”工作分工制度。亚组委领导与18个工作部门负责人签订《廉洁办亚运责任书》,与98个运行团队主任签订《团队廉洁办亚运责任书》。建立赛后资产处置工作监督责任体系。同时,在亚运会总指挥部内部成立监察审计组,组织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组成 “廉洁办亚运”四级监督体系;在亚组委内部,建立由亚组委监察审计部、各团队运行秘书长(兼任团队监督员)和重点团队监督办公室组成的监督工作体系,并向重点竞赛场馆团队派出专职廉政监督员;成立由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体育工作者组成的第16届亚运会监督委员会,强化亚运筹办工作的社会监督。

  2、深化教育,广泛宣传,不断筑牢“廉洁办亚运”思想基础。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廉洁办奥运” 的重要批示,中央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总结推广“廉洁办奥运”经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视察广州“廉洁办亚运”工作以及省纪委书记朱明国检查广州“廉洁办亚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多次在不同场合要求全市市管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决不能在亚运筹办工作中出问题。市政府召开“依制度办事打造廉洁工程”大会,对亚运工程建设“廉洁办亚运 ”工作进行部署。为营造“廉洁办亚运”宣传声势,联合省纪委制定了《廉洁办亚运专题宣传工作方案》,印发《廉洁办亚运专刊》100多期,并协助中央纪委八室在中央纪委网站开设“廉洁办亚运”专栏;组织开展“廉洁办亚运”专题调研,印发了《坚持廉洁、节俭原则,加强亚运筹备工作的监管》经验交流材料;在大洋网开设“廉洁办亚运”专栏;通过国内多家新闻媒体推出一系列“廉洁办亚运”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廉洁办亚运”舆论氛围。

  3、创新制度,规范管理,强化“廉洁办亚运”的制度保障。创新工程建设监管制度。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市发改委制定实施了《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其配套制度,首创企业诚信评价信息公开和每日实时更新,改革正式投标人确定方式和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评标办法,强化了施工监管。创新资金监管制度。市财政部门将各项亚运资金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创新实行工程管理、审核管理、资金管理独立运行制度,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市城投集团组建资金拨付中心,完善了审、批分离的资金审批机制。创新物资监管制度。亚组委实施定向采购信息公示制度,创新物资采购关键环节“监审确认”制度和大额合同“强制内审”制度,建立了赛后资产回收处置制度。完善涉亚人员监督制度。选取亚运场馆建设项目多、资金使用量大的城乡建设、水务等部门,开展权力运行风险防范工作。亚组委在筹办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开展权力运行风险排查防范工作,涉及18个部门、72个领域和270多个子领域。

  4、强化监督,查改结合,确保“廉洁办亚运”工作落实。将全市54个签订《廉洁办亚运监督责任书》的单位,以及各赛区及其运行团队“廉洁办亚运”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任务落实到市纪委监察局所有领导,对亚运筹办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同时,抽调20名纪检监察干部作为专职廉政监督员进驻重点竞赛场馆团队,亚组委监察审计部突出重大活动、重点运行团队运行和赛时廉政工作的监督检查。市审计部门对亚运建设项目开展同步审计,共抽查资金131亿元,涉及子项目91项,指出存在问题241项,提出审计建议52条;跟踪审计亚组委财务收支情况,指出存在问题26项,提出审计建议43条。亚组委内部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引入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审计机构,为亚组委提供审计服务。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抓好亚运工程问题排查和督促整改工作。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党员领导干部的违规行为,共查处案件84件8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5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加大对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工作不落实和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的问责力度。

  5、精打细算,严控成本,落实“节俭办亚运”目标要求。严把投资规模关。严格控制亚运场馆数量,亚运场馆从原计划的96个减少到83个, 43个市属亚运场馆中仅6个是新建场馆。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核减亚运场馆建设资金12.18亿元,核减率约27.13%;亚运城原投资估算132.40亿元,经市财政评估中心审核,核减7.13亿元,核减率约5.38%。严把工程造价关。对重要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审核、优化,如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设计方案优化之后减少钢材上千吨,节省投资2200多万元。由设计单位和多家造价咨询单位对工程造价进行交叉审查,多方核实工程造价,确保造价可控。建立建筑材料调价机制,如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钢筋价格走低,由于建立了调价机制,仅此一项就为亚运城工程节省了上亿元资金。优化施工管理,如市重点办避开采购高峰提前采购亚运城绿化苗木,节约投资1500多万元。严把资金使用关。市财政局加强对重点亚运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亚组委建立了内部监控制度,加强对采购资金使用审核。各运行团队在场馆物资配备中,坚持“能用的不换、能修的不弃、能租的不买”的原则,节约物资成本。

  6、广纳民意,关注民生,以廉洁亚运促进社会和谐。一是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实行“阳光办亚运”,制定了亚运项目建设和筹备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政府部门预算、工程招投标、企业诚信信息、政府采购和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结算等重大事项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通过跟踪网络舆情、设置投诉举报热线等方法,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加强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解决。组织特邀监察员、政风行风督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亚运工程“廉洁办亚运”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政府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进行“迎亚运树新风”专项检查。二是坚持为民服务。以“迎亚运,促和谐”为主题,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市、区、街(镇)大接访活动,共接待群众3978人次,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组织对政府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和重点检查,推动政务服务和行业服务水平提升。围绕2010年城市环境“大变”工程、亚运城市行动计划、“花园城市”建设行动纲要等重要工作以及“惠民66条”和17条补充意见、十大亚运惠民项目等民生工程的贯彻落实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群众分享亚运成果,提升市民幸福感。

  (二)认真开展科学发展重大决策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科学发展重大决策贯彻落实

  1、突出抓好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500万元以上的3352个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5752个,组织对市管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在全省首创将援建威州工程项目纳入工程建设治理范围。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督促整改,全市平均整改率达到98.8%。坚决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查处工程建设领域案件84件8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5人,移送司法机关13人。专项治理工作受到中央和省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中国纪检监察报也对我市专项治理工作作了专题报道。

  2、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自查和中央、省扩大内需中央投资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查为契机,联合市发改、财政、审计部门,实地检查项目55个,发现问题106个。针对自查和组发现的问题,多次召开市扩需促增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督促有关单位认真抓好整改。积极建立健全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协调组织了迎接省检查组对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的检查。

  3、加强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规范和节约用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市西部饮用水源污染整治力度,会同环保、水务部门开展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河涌整治及挂牌督办工作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市环保部门开展“铁腕治污”环境执法行动。督促国土房管部门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各项基础工作,会同国土房管部门对从化市太平镇、良口镇违法用地案进行督办。督促国土房管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精神,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精神,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意见》。

  4、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工程招投标等要素市场的监督检查。会同市财政局探索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改革创新,加强对涉及政府采购信访件的调查处理。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执法监察,完善了《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完成招投标6114项,交易额约1892.12亿元,对比招标控制价下浮5.68%,节约投资约 97.02亿元。

  (三)认真推进行政机关效能监察,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缓解了上学贵、看病贵等问题。组织开展春季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收费问题检查、秋季全市教育收费问题专项检查,认真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涉及金额 189万元。落实全省药品网上竞价阳光采购工作 ,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比例;抓好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德医风建设,市所有医疗机构全面推广医疗机构“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实行处方评审制度,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从业行为;针对省纠风“暗访片”反映的问题,认真组织全市医疗卫生系统药品购销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共清理“小金库”13个,立案查处了有关违纪案件。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2项,降低收费标准2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6亿多元。公路基本“无三乱”,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

  2、结合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认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保障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顺利推进。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等专项资金的监管。截至12月底,广州市对口援建汶川计划资金28.0662亿元已全部到位,已付工程款20.553亿元,支付率为73.23%。目前对口援建工作和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没有发现重大安全事故和贪污、挪用援建资金等违法违纪问题。加强污水治理工作效能监察。认真抓好《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效能监察工作意见》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治水工程的跟踪审计。组织修改了《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考评办法》,联合市委办公厅组织开展了治水工作考评。组织开展“迎亚运树新风”活动。结合迎亚运工作,组织开展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政风行风建设检查,组织拍摄了一期专题暗访片,促进窗口单位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3、针对政府机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行政效能监察,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在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三个委(局)及其直属单位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组织对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设委、市交委、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安全监管局系统进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回头查”工作。进一步拓宽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平台。邀请市人大陶子基副主任、市政府甘新副市长以及花都区、市国土房管局等13个区、县级市和市直部门“一把手”上线。共录制、播出节目24期,通过节目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57件。实现节目与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同步联动,促使节目解决问题更加快捷,促进热线更加深入人心。认真做好群众投诉问题处理。认真做好对全市12个效能监测点17个效能投诉箱信访件的接收、转办工作,全年共收集和处理效能投诉件27件;积极推进网络纠风工作,通过网络平台解决群众投诉的各类问题638件。另外,针对省暗访片(之三、之四)发现的花都区、从化市和市工商局有关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和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加强政务中心办事窗口的建设管理,积极推动“并联审批”有关工作。

  4、针对政府行政审批中存在的效能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电子监察系统,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能。进一步拓展区县和街镇电子监察系统。坚持每月定期考评,督促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级市)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区、街(镇)行政审批制度监控网络,初步构建了省、市、区、街(镇)四级互联的审批监督网络。进一步完善建设政府重大投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围绕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招投标环节建设了三个配套系统,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推进将市投资额在3000万以上的项目纳入系统监控范围。

  (四)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创新

  1、认真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制定了《广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损失领导人员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扎实做好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和执法行为“三梳理”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完成2010年重新梳理行政执法职权及其依据工作,参与制定了《第16届亚运会监督委员会关于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时运行阶段工作人员纪律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等多项制度。目前,市委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2012五年《实施方案》提出的230项工作任务中,涉及制度建设的工作154项,已完成108项。

  2、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积极研究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围绕 “建立一把手有效监督机制”、“源头防治腐败体制机制建设”、“重大决策廉政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设”、“公车改革”等4个反腐倡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及时加强对“廉洁办亚运”、“节俭办亚运”工作经验的调查研究,撰写“廉洁办亚运”、“节俭办亚运”经验材料,加强对“廉洁办亚运”、“节俭办亚运”的有效措施和制度机制的总结推广。编辑出版4期《广州纪检监察研究》。

  3、打造广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实现村务公开工作跨越式发展。完成广州市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实现以互联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为通道,整合视频、短信、语音和网站等多媒体对农村事务、农村财务、农村党务和涉农政务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监督和考核,目前全市有农村的7个区、34个镇的1146条村的有关农村工作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公开平台,推动了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4、加强招标投标工作的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会同建设管理部门制定实施了《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定,在全国首先推行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并应用于招投标评标工作。目前,广州市有形建筑市场更加统一、规范、开放,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更好遏制,建筑行业发展更加健康,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今年8月,广州市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管理一流的建筑市场。

  5、督促深化财政、投资体制及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行政管理管理体制改革向深入发展。推动财政部门实行市直单位部门预算全部经市人大会议审议并在网上公开,推进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监管、重大投资项目论证、投资项目后评价等制度。在574个预算单位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会同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6、深入推进源头治腐有关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难点村”治理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向深入发展,实现审计结果向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公开。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0件,其中,主办件2件,会办件8件。2件主办件均为满意评价。切实加强特邀监察员的管理、服务,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参谋咨询、桥梁纽带和民主监督作用。对原《广州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工作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组织部分特邀监察员赴上海、杭州市监察局考察学习。

  (五)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推进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

  1、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与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制定加强安全办案工作的相关规定、重要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办法等制度,探索在不用“两规”措施条件下查办大案要案的措施和办法。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7709 件(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76件404人,其中市管干部9件9人,县处级干部41件4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46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994.6万元。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扎实推进,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427件259人,涉案金额1.29亿元。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成立办案监督领导小组,建立广州市廉政教育管理中心,对办案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办案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批案件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精品案件”、“优质案件”和典型问责案件。

  2、加强对违纪违法问题的责任追究。会同有关部门对天河区岗顶一带环境脏乱差和乱摆卖问题、白云区萧岗农贸市场销售私宰肉和金戎牲畜交易批发市场死羊偷运、白云区江景路沙井缺盖导致八旬老人死亡事件、花都区永福路东侧排洪渠检查口缺盖致六岁小孩溺水死亡事件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力度。向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等单位发出监察建议书5份。对天河区棠下噪声扰民的追究被省纪委监察厅评为全省实施问责十大典型案例。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参加了多宗生产责任事故的调查。

  3、认真推进领导干部问责工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31名干部的工作失职、监管不力等行为实施了问责,其中,局级1人,处级2人,乡科级干部11人。

  当前,我市行政监察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经济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仍然易发多发,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

  二、2011年工作初步打算

  2011年,广州市监察局将认真落实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全会精神,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对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房地产调控、规范和节约用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扶贫“双到”工作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对外援建项目建设和物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是抓好“廉洁办亚运”经验总结。全面总结“廉洁办亚运”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运用到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以及重大活动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加强对亚运后资产处置工作以及后亚运时期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是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推进征地拆迁、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开展教育收费监测,实施“阳光用药”和“阳光采购”,开展收受医药回扣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巩固治理公路“三乱”成果。进一步办好政风行风热线。积极推进网络纠风,加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行业、基层站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组织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活动。

  四是推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配合有关部门,重点推进依法治市五个五年规划、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以简政强区为重点的事权改革、市、区(县级市)两级法院执行财产进入产权交易市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司法公开等工作的贯彻实施。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政务监督等内容逐步纳入电子监察的范围。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和公共资金的监督检查。

  五是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特别是网上公开,完善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进一步落实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深化对权力运行公开的监督考评工作。巩固和拓展街(镇)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电子监察系统。

  六是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开展对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违纪违规问题的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深化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七是加大查办案件、责任追究和问责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对行政执法过程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情形强化责任追究,对党政领导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加大问责力度。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