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听全文
  • 2003-09-28
  • 来源:市信息办
  • 分享到
  • -

――1996年3月11日在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州市市长黎子流

  一、1995年工作的回顾

  (一)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1995年,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在紧中抓机遇、争主动、求发展,使国民经济在连续4年快速运行的基础上,继续平衡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5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元,增长14.41%,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49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1%,工业总产值1856.13亿元,增长21.77%,工业产销率达到97.12%,提高0.2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68%,提高8.22个百分点。

  交通邮电事业有新的发展。港口建设不断推进,新沙1至5号泊位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产,6至10号泊位工程进展顺利。港口吞吐量8305万吨,增长2.28%。改建新建国、省道和地方公路249.8公里。邮电业务总量增长45.25%。新增市话交换机容量30.6万门,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1万门,市话放号26万户,广州已成为全国市话交换机用户突破100万户的三个城市之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以优质谷、优质畜禽产品、水产品、优质果菜、花卉等为主的“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总产值126.81亿元,比上年增长9.27%。粮食总产量增长3.93%,“菜篮子”生产全面增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加强。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总产值和总收入分别达691.31亿元和736.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49%和30.87%。农村基层建设和扶贫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国有商业主导市场的作用增强,物价涨幅有较大回落。城乡消费品货源充裕,消费者预期心理稳定,各类消费品销售保持全面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83亿元,增长22.1%。旅游饮食业稳步发展,旅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物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9.7%,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全市地方财政收入92.68亿元,比上年增长55.85%,财政支出107.93亿元,增长53.39%;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及有关规定计算,包括上级财政返还、专项补助收入和上年支出结余结转,实现全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7亿元,贷款余额116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4.61%和27.38%。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保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4.41亿元(不包括集体和私人投资),比上年增长14.1%。地铁、员村热电厂、珠电二期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较好。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8553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483元,增长22.13%,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增长4.85%和5.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6.69%。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9.61平方米。

  (二)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新进展

  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抓住两头、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针,选择了46户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建制”试点。部分企业列入省、市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规划,向集团化发展。同时,选择了205户经营困难、负担沉重的企业进行解困转制试点,通过实行“关停并转破”、吸引外资、合资合作、易地迁建、地价返还等解困措施,使一批连续多年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商业企业组建集团的工作进展较快,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国合连锁经营企业已达28家,连锁专门店208个。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创造了条件。广州城市合作商业银行正在筹建。新增10家外资金融机构,累计达48家。全市现有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已达2528家。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制订了《加快建立广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市社会保障协调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社会保障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制定了《广州市职工失业保险规定》,试行女工生育保险,确定了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成立广州市济难基金会,对特困职工实施救助。

  机构改革全面展开。市直机关“定管理职能、定内设机构、定人员编制”方案和各区、县级市机构改革方案的审批工作基本完成。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进入实施阶段,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过渡培训基本完成。通过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20.6%,人员编制按1993年底实有数精简24.5%,区和县级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23.1%,人员编制按1993年底实有数精简25%。同时,转变了职能,理顺了关系,加强了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与此同时,我市农村改革不断创新,农村股份合作制已在大部分地区推开;劳动用工制度取得突破,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取得成果,固定工签约达98.43%,从上年7月1日起实行新的房改方案,在提高租金、出售公房和推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有新的进展,新推出1万套解困房,解决人均居住5平方米以下困难户的住房困难。个体和私营经济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取得新进展。

  (三)对内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利用外资工作进入了调整、提高、稳定发展的阶段。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了外商投资结构,加大了招商力度,成立广州招商局和穗港经济协会,努力提高投资环境的整体水平。利用外资质量有所提高,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来穗投资,跨国公司、大财团有所增加,外商独资项目比重上升。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22.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

  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开拓了多元化市场,南美、非洲、中东、周边、欧共体及港澳等出口市场呈现全面大幅度增长,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一批“拳头”出口商品逐步形成。全年出口总值完成6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68%。

  东南部开发区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各组团开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各具特色和优势、外向度较高的产业区域正在形成。

  友好城市合作交流和对外民间交往进一步加强,拓展了国际多边往来。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加强了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工作,充分发挥归侨侨眷和侨务工作者在开展“三引进”中的媒介作用。

  经济技术协作有新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广州博览会和在成都、武汉两地举办的广州商品博览会,促进了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加强了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和对口扶持清远市发展工作,推进了与各地经济协作与联合。

  (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城市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围绕“迎国检”、“迎城庆”和“迎亚太地区城市首脑会议”三大活动,加强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了对城市建设的投入,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上年,地铁一号线工程完成投资35.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5.98亿元。33个工点已有29个动工,其中黄沙试验段、芳村延长段、花地湾至芳村区间已完工。新建、扩宽、加固了一批道路、立交和桥梁。与世界银行合作的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公共交通、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加快了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完成工作量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有所加强。种植树木225万株,完成造林面积7.75万亩,进行了白云山林相改造、珠江水源林建改保护和广深铁路广州段沿线绿化整治。白云山风景区云台花园、能仁寺复建、麓湖高尔夫球俱乐部等工程已竣工并对外营业。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工程基本完成,进入全面调试和试运转阶段。

  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编制、4个县级市的规划工作有所进展。土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动力,以“一山(白云山)、一水(珠江广州河段)、一站(广州火车站流花广场)”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带动了市容市貌的全面整治。清理了白云山风景区内的违章建筑,近郊石场整治复垦工作全面铺开。市区珠江河段海鲜舫已清理完毕,扩大了水面垃圾打捞范围。“窗口”地区特别是广州火车站广场地区的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有一定改观。施工工地现场管理得到加强。1995年,在全国37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中,连续6年居全国前10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卫生城市”第六名。

  (五)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了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了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制订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落实了各级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措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研究开发实力增强,科技活动全面展开。全市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5项,鉴定验收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2项,加快了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市属单位获国家级科技奖3项,省级奖13项和市级奖76项。技术市场进一步发展,技术贸易活跃,加强了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0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5家。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集团化。重奖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积极为科技人员排忧解难,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了我国第四个国家区域性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引进了一批人才。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多项奖励。

  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了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普高”工作进展顺利,高考成绩连续6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深化了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继续推行收费上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加强了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改革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完成了市教委、教育局、成人教育局的合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全面进行了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以及教育投资体制和办学机制的改革,社会办学稳步发展。认真贯彻《教师法》和《教育法》,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市本级财政投入教育经费7.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划拨了教师住宅建设用地22.7万平方米,以进一步解决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第三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影响大、效果好,筹集教育基金1.05亿元,弘扬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六)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成绩显著。爱国主义教育在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上取得突破,制定了《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意见》及其6个《实施细则》。市、区、县级市建立了3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三个一百”(一百本好书、一百部好电影、一百首好歌)和学习、实践《新三字经》、《新增广贤文》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以“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建文明城”活动为实践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可爱的广州我的家”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抓住环境、秩序、服务工作方面的薄弱环节,在提高广州人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把教育、整治、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创建文明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全市96条行政街已有74条建成文明街道,46%的行政村被评为文明村,54.6%的农户被评为文明户;已建成安全文明小区788个,占全市居委会总数的三分之一。

  努力繁荣文艺创作,新人新作不断涌现,精心组织、推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精神产品。话剧《春秋魂》等一批优秀剧目和节目获多项国家奖。结合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组织了“万人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对外文化交流活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大“扫黄”、“打非”的执法检查力度,促进社会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增强了市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工作做出了新成绩。加强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等重要古迹。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大力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广州运动员在重大国内外比赛中夺得好成绩。第三届全国城运会,广州体育代表团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认真开展卫生保健教育,抓好农村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防治、卫生监测、执法、医院管理,以及中医中药等工作,广泛开展了医风医德教育,提高了防病治病水平。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连续8年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全民国防教育更加普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双拥”成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紧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不断加强。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优抚对象的抚恤标准,加强了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社区服务质量和残疾人事业有新的提高和发展。成功承办了省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宗教人士向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捐款220万元。参事、文史、修志、统计、人防、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七)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效果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注意征询和吸纳各方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意见,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办结行政复议案1000多件,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意见637件。坚持依法治市,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有所加强。起草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15件,制定颁布政府规章44件,对《劳动法》、《城市规划法》、《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等17个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圆满完成重建仲裁机构试点工作。律师、公证工作拓展了服务,为我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二五”普法中,重点宣传法律法规50多部,接受普法教育达570万人。

  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实行了地方党政领导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签约制度。建立了巡警制,组建2000多人的巡警支队,加强巡逻执勤。加大严打力度,开展打击车匪路霸、打“双抢”、收黑枪等一系列专项斗争,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刑事案件连续5年上升后首次回落。扫除“黄赌毒”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重大节日和大型活动的安全。全面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治安复杂地区的重点治理。强化了公安队伍建设。群众安全感有所增强。

  (八)机关作风有所改进,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级政府和部门注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广州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理顺关系。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级机关工作人员增强了勤政观念和公仆意识,加强了督办、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各级政府把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当作大事来抓,妥善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了廉政建设。修改完善了《广州市党风廉政建设十五项基本制度》使我市廉政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认真清理了领导干部的房子、车子问题。加强了监察和审计工作,严肃查处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上年共立案查处案件630宗,办结520宗,给予665人以党纪政纪处分。纠风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重点狠刹了公路“三乱”、中小学乱收费和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等不正之风,反腐倡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经过5年的努力,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第八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于1992年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八五”时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9.91%,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33.87%,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53.2%。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扣除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0.98%。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8.36%。其他各项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

  在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亏损有所增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7.04%,亏损额比上年上升2.23%。二是资金总量不足,存量盘活不够,使用不够集中,一些重点项目和企业生产的资金到位率不高。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配套改革不够协调,特别是社会保障、职工再就业等方面的工作跟不上。四是城市社会管理工作相对滞后。一些地方“脏、乱、差”状况改进不大,违法用地、违章建设问题未根本解决,交通堵塞严重,伤亡事故有所增加,流动人口管理亟待加强。社会治安虽做了大量工作,刑事发案总量下降,但恶性案件有所增加,局部地区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仍然严峻。五是在旧城改造、地铁一号线工程建设拆迁过程中,小区配套建设跟不上,给部分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出现上述困难和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思想观念仍未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改革仍未到位,市场机制、国民经济运行机制还未完善和顺利运转。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

  (一)“九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今后5年乃至15年,是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制定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对我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九五”时期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科教兴市,把工作的着重点从依靠政策优势转变到努力增创和发挥广州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政治优势上来,大力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二)“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

  广州市“九五”期间以及2010年的远景目标: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300亿元左右(1995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下同),年均增长13%左右,比1980年翻三番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万元(当年价),比1980年翻三番。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4:51,高科技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6亿元,年均增长16%。外贸出口总值约120亿美元,年均增长14%左右。利用外资额达到37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933亿元(按国家计划口径,不含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左右。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控制在年均增长10%左右。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0%。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705万人以内,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年收入超过1.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0.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2平方米。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5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当年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900亿元,出口总值达到320亿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大致调整为2:33:65。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达到5.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

  (三)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17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八五”时期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州市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1.“八五”计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超额完成,为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八五”时期主要计划指标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一阶段的各项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市民生活步入殷实小康阶段。

  2.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旧城改造和东南部新城开发进程加快。地铁、新国际机场、港口、环城高速公路、污水处理等一批大型市政工程相继铺开。供水、供电、供气和交通电信设施大大增强,环境污染初步得到控制,市容明显改观。

  3.基础产业快速发展,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高科技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保险业、建筑房地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已成为广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4.改革向深层次推进,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展开。我市从过去侧重于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从过去着眼于相对独立的改革措施转向着眼于形成全面的新的经济关系,促进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外贸出口迅速发展,使我市经济增长由“七五”时期的投资拉动转变为投资出口双重拉动的格局。利用外资已形成了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有效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作用。

  5.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有较大进步。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1%,科研成果数量质量达到国内城市中等偏上水平。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增加了教育投入,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有所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得到改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环境趋于好转。

  6.“京九”铁路沿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有利于广州加强与沿线省市的经济合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现代化建设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广州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广州经济发展。

  7.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市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有利。从国际看,当今国际政治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和平与发展,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全球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将给我市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国外市场提供机遇。从国内看,全国政治、社会形势稳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有利于广州乘势而上。

  但是,我市今后发展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经济增长仍未摆脱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粗放型方式,产业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二是经济体制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三是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四是金融、信息和旅游、商贸中心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削弱了带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和综合辐射能力。五是科技人才不足,人的综合素质不高。六是城市管理体制未理顺,权责利未能有机结合。综合环境质量较差。

  根据上述分析,未来5年乃至15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我市优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三、199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199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率14%;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工业总产值增长16%);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业总产值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按国家计划口径,不含直接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市属外贸出口总值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9%;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控制在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之内。

  (一)切实抓好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快经济体制的转变

  1.按照“抓大放小、两头突破”的思路,切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着力抓好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放活小型企业。实行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大力推进30户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和50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400户小企业改革和205户解困转制试点工作。

  对大型企业,首先抓好制度创新。从改革产权制度入手,推动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在抓紧做好产权评估和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产权流动机制,搞活资产运营方式。建立权责明确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以政资分开带动政企分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搞活国有经济。同时,给予政策引导和扶持,促其加快发展。一是分期分批实施“给权力、给资本、给项目”的扶持政策。在增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同时,把房地产开发权、外贸进出口权、集资投资权、境外发展权交给企业,创造条件使企业向多元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通过国有资产的划拨和委托经营,把部分国有资产和企业划归集团,并适度给予投资和贴息扶持。把重点项目、高效益项目交由企业承担,使企业取得更大的自我发展。二是实行“资产重估、股份重组、债务重整”的联合政策。鼓励大型企业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拥有被兼并企业的大股,行使统一指挥权。对被兼并企业通过资产评估、债务重整,卸掉经济包袱,促进联合兼并。三是实行“改革、改组、改造”的发展政策,推进大型企业进行各项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改组,加快技术改造。四是采取积极措施,把“八五”期间对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及其核心企业的承包优惠政策给予实质性的延续。

  对小型国有、集体企业,实行全面放开放活的措施,采取重组合并、兼并联合、股份合作、租赁经营、出售转让、嫁接改造、抵押承包、易地改造等不同形式改革,以实现解困转制、自主发展的目的。上半年,先选择工业系统100户企业进行改革试点。下半年再将试点扩大至400户。每个大单位也可选择两三个小企业,采取“先出售再改制,职工持股经营”的试验。中型企业可根据产业政策,向本企业职工或企业法人和自然人转让部分产权,既实现企业改制,又抽出部分国有资本转移到重点企业中去,小企业尤其是集体企业,可重点进行股份合作制改组,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措施,力争用2到3年时间放活全市的小型企业。

  在企业改革中,要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巩固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成果,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基本生活出路问题。

  继续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努力创设一个与其他经济成分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1996年,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协调管理服务机构,成立社会保障管理局,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委员会,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运营、监督。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要求,扩大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社会覆盖面,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

  3.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改革商业流通体制,扶持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发展,建立产供销、贸工农、科工贸等形式的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连锁经营。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引进外资办商业,加快商业走向世界的步伐。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快发展金融保险、资本等市场,拓展产权市场。通过实行住房贷款抵押、发展租赁市场等办法,搞活房地产市场。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促进就业和人才引进。

  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全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要在“三定”基础上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其他各项改革也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配套推进。

  (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速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管理,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1.利用现有基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根本的工作,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要改造和壮大支柱行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新型的工业结构,促进广州工业产品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集中资金扶持汽车、钢铁、摩托车以及电子通信等工业行业,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自主开发能力较强、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走联合发展和规模经济的道路,培育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发展100家技术起高、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使之成为高科技制造业的骨干。市已确定的“五、八、十”组建工业企业集团计划,要做好组织协调,分工负责、加快推进。大胆发展优势产品,放弃劣势产品,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实施100个重点产品开发计划,培育大批市场畅销的“拳头”产品,积极拓展“广货”市场。

  大力搞好交通运输生产,配合经济的全面发展。努力开辟货源,提高运输质量,组织好重点物资运输和疏港疏站工作。加强港口建设,疏深出海航道,推进新沙一期工程6至10号泊位建设,抓紧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发展地方海运船队。加快公路主枢纽和北二环高速公路及广花一级公路建设,做好电话号码由7位升8位的工作,尽快实现邮电通信现代化。

  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标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着重发展能够增强中心城市功能、为生产服务的内外贸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的中介服务业以及旅游、生活服务业。构造大流通、大市场、大服务的格局。

  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经济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调整科研机构,组建一批市立研究所、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继续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生产企业与投资企业的结合,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选择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高效节能等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快其商品化进程。积极培养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科技人员奖励制度。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拓展、活跃技术市场,加强专利保护、科技普及和职工技术培训工作。

  大力抓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引进工作,促进科研、开发、生产紧密结合,抓好产品档次升级和先进工艺应用。立足现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逐步提高技改资金在全市固定资产投产的比例。优先支持改革好、改组好、管理好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倾斜,增强其技术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3.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今年的管理工作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好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企业管理,对已授权的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风险抵押,完善贴身经营责任制。二是加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凡是亏损企业,要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扭亏对策。三是加强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管理,建立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责任制。四是完善企业领导班子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奖罚制度和监督机制;改善干群关系,提倡勤俭节约,领导干部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起好表率作用,逐步造就一支庞大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三)切实加强农业,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要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走“三高”的发展路子,对发展农业要实行“领导倾斜、资金倾斜、政策倾斜、服务倾斜”。加速培育“三高”农业新的增长点。要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农业基地建设,着力办好集科研、生产、加工、储备、营销为一体的“龙型”企业,积极吸引外商来穗兴办高科技、高产出和深加工型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认真办好现代化农业试点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着力抓好农副产品特别是蔬菜、生猪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努力提高猪肉自给率。粮食生产要在“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上下工夫,要落实好农田保护区,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不少于18万公顷,采用“良种”、“良法”,实现粮食稳步增产。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鼓励土地使用权合理流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依靠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走科技兴农之路,继续完善农业科技网络和农科队伍建设。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依靠科技的发展战略,推动乡镇企业向技术密集型和集团化转变,促使乡镇企业发展上新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业投入,抓好农业保险、农业贷款和农业发展基金等项工作。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按照三年规划,今年继续投资10亿元,完成41项水利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探索促进农业发展新机制。在重点扶持从化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好对清新、阳山和连南等贫困县的扶持工作。

  (四)积极拓展市场,增加有效供给,继续控制物价上涨

  按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规划广州商业布局,营造广州商业中心的基本框架。加快大型商业市场网点和屠宰场的建设步伐,建成一批购物中心、批发市场和室内肉菜市场。结合地铁沿线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新的繁华商业区。要把搞好“米袋子”和“菜篮子”,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油、肉、鱼、菜、糖六大重要商品的供应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广开货源门路,理顺流通渠道,抓好购、运、销、调、存等重要环节,确保市场供应。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营销组织和方法,重组批发体系,推广总经销、代理制、连锁店等新的经营方式。继续拓展国内市场,抓紧筹备年内在大连、哈尔滨市举办的广州商品博览会,沟通与东北的经贸合作,提高“广货”辐射力和市场占有率。按照《广州旅游发展战略纲要》精神,统筹规划,突出广州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地抓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点建设,办好旅游节庆活动。

  继续加强物价调控和管理。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调控机制,把依靠政府财政补贴、企业亏损承载的平抑物价方法改变为依靠促生产、促流通、降成本,主动控制物价;积极发展大市场、大流通,组织成行成市专

  业市场建设,缓解供求矛盾,实现物价稳定。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的价格管理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密切注视市场动态,把握好储备商品投放市场的时机。继续加强对“菜篮子”商品流通环节的价格管理,完善“菜篮子”报价中心建设,搞好粮、油、肉、菜、糖等主副食品的批零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理顺部分不合理价格,优先调整好上年遗留下来的一些政府定价项目的价格;大力整顿价格秩序,妥善解决好小区物业管理费、公用电话收费和农村电价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努力把价格涨幅控制在计划调控目标之内。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严肃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尤其是要认真查处生产出售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假冒药品、食品,打击坑蒙拐骗、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行为,引导市场竞争走向有序化。

  (五)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向国际化提升

  利用外资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向,一是从依靠优惠政策转向依靠良好的综合环境和整体素质;二是从着眼于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为主;三是从引进一般性加工项目为主转向引进国际大公司、大财团项目为主,从而确保利用外资高质量增长。加强对利用外资的引导,在引进中要与保护发展有效益的民族经济和地方名牌产品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立适合国际规范的外经贸管理制度。改善现行的“一个窗口”、“一个口子收费”的服务程序,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加强管理,尝试建立外资企业资金到位率奖励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扩大招商范围,抓紧到纽约、香港等地成立招商办事处。继续组织全市各经济口和大型企业到发达国家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介绍会,加强穗港澳行业对口交流。抓好已签订合资项目的跟踪落实。不断探索利用外资新措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联合组成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扩大生产经营。选择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及各类有进出口权的公司和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进出口贸易和经营。继续探索BOT(建设-运营-转移)方式利用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省内外协作,通过举办全国经贸合作洽谈会,发展外引内联相结合的跨地区经贸合作,继续做好扶持清远市和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巫山县工作。加强对外地驻穗机构的联络和管理。

  全面推进东南部开发建设,区内基础建设要加快进度,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广州保税区要发挥向外型经济的“龙头”作用。切实做好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首脑会议筹备工作,密切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往来。

  (六)多渠道融通资金,努力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996年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巩固和扩大已有融资渠道,探索新的融资办法,积极开发资本市场,吸纳国内外资金,联合投资广州建设。各级财税、国资、国土部门要全力增加财政收入,在土地房产有偿转让、税收征管及国有资产转让三方面有新的发展,增强财政支付投资、贴息和解困启动资金的能力。坚持走资金筹集“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路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和流向,扩大发行企业定向投资券、特各项目债券等,把社会游资吸纳到生产建设中来;全面发挥已建成的资金拆借中心、外汇调剂交易中心、证券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房地产交易中心等在融资方面的作用,促

  进资本流动和交易,让企业在市场上融通资金;按照国际化的要求,通过在广州的外资企业、外国财团以及境外的中资机构向外融资。大力拓展政府贷款、海外基金新渠道。

  引导外资有重点、有规模、有效益地在投向政府支持的产业、行业和项目。重点推行项目融资免担保贷款等办法,以吸纳更多外资用于我市建设。继续执行“三让三得”政策,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向中央争取设立更多的金融保险机构;扩大广州的信贷、债券和股票规模;争取人民银行总行支持广州市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试点。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建设资金优先保证全市投产、收尾和重点项目的完成,特别要投向“三高”农业、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六大支柱产业和信息产业建设,确保全市12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流动资金贷款要优先投放产品市场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及早优先保证农副产品和外贸产品收购资金。积极发挥全市资金计划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保证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计划、金融、财政“三位一体”的调控机制,健全资金平衡制度,建立全市资金运筹“收、借、调、用、还”的新机制。

  (七)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加紧编制城市新区33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广州市中心区交通网络设计工作。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全力推进地铁一号线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完成广钢、大花园、坑口、芳村、黄沙5个车站装修工程和广钢至黄沙段4个区间铺轨工程。加快市区“瓶颈”道路配套改造,东南西环高速公路的东环要力争建成通车;新建和扩建一批道路、立交和人行天桥,续建华南大桥、解放大桥、鹤洞大桥、江湾大桥,扩建沙尾桥。切实抓好环保设施建设,兴建首期日处理能力22万吨的猎德污水处理厂;完成大田山垃圾填埋场扩容至416万立方米工程,抓紧建设日处理能力900吨的大坦沙垃圾焚烧发电厂,改进市区居民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提高环卫清扫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公用事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抓紧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广州火车站东站工程要在9月底竣工,要按照国家卫生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4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加强绿化建设,新建一批园林绿化景点,搞好市区主要道路的绿化完善、发展和管理工作。加快珠江新城中心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以住宅建设及安居工程为重点,特别要保证与地铁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项目的住宅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业,切实搞好开发小区的建设、配套和管理。

  进一步落实市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四级负责”的城市管理体制,明责分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城市管理合力。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整治,继续以整治“一山(白云山)、两水(珠江广州河段、流溪河)、一站(广州火车站流花地区)”为重点,全面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和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保护水源,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城区环境噪声污染整治,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抓紧组建一支综合性统一的执法队伍和成立城市建设管理巡回法庭。继续整治城乡结合部以及市区部分地段“脏、乱、差”,抓好沙河涌、荔湾涌等河涌的整治,大力整顿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和道路运输市场,坚决制止和清理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加强对施工工地现场管理,城市主干道两侧房屋立面整饰和夜间灯饰要上新水平。做好卫生城市的创建、巩固工作,以优美市容、优良环境和优质服务,迎接2210年广州城庆和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首脑会议在广州召开。

  (八)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高广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塑造新一代广州人为目标,把“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为根本任务,以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高尚形象,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对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增强市民的现代化观念和大都市意识。继续深入开展“可爱的广州我的家”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和“创‘三优’,建文明城”活动。抓好各类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文明街道复评及第七批创建文明街道竞赛活动要抓紧进行。要使更多的农村、农户进入文明、文明户行列。按照有一个好的班子、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一条好的经济发展路子、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一个好的阵地的要求,继续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认真落实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6个实施细则,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更普及、更深入。继续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深入普及全民国防教育,推动“双拥”活动向高层次发展,再创“双拥模范城”。

  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各类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向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迈进。教育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要根据我市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制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规划。坚持以“普高”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努力提高高校教育和科研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手筹建广州市教工活动中心,全面推进10项教育工程。加快教师住宅建设,进一步改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结合广州城庆,举办第四届“羊城艺术博览月”以及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抓紧广州艺术博物馆等一批文艺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和完善文化法规,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保持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深化体育改革,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抓好体育人才培养,发展体育产业,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继续加强重点疾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农村卫生、振兴中医、社区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工作,加快卫生立法,加强监督执法,拓展卫生筹资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卫生单位的更新改造,抓好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调整医疗卫生收费结构,继续整顿社会办医秩序,提高医疗卫生工作整体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农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上,继续强化依法管理,齐抓共管,加强基层工作,巩固基础建设,确保全面完成今年人口计划,其他各项工作也要在新的一年取得新成绩。

  (九)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把政治协商纳入政府重大决策程序,积极主动地加强同人民政协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系,虚心听取并采纳他们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工作,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定期向市民公布政府的工作,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坚持依法治市,做好有关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执法犯法的现象。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律师、公证工作要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拓宽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层次。认真制订“三五”普法规划,在全体市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继续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坚决维护广州市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专项斗争和经常性工作相结合、教育和惩办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治安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权。巩固和加强巡警制,提高社会防控能力。加强隐蔽战线斗争,抓好侦察破案工作,努力提高破案率,及时打击和预防犯罪。坚持不懈扫除“黄赌毒”。稳步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搞好群防群治。依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治安复杂地区进行重点整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稳妥地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从严治警,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为改革开放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安定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

  (十)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推进勤政廉政建设

  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讲政治,都要加强学习,善于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思想,经常和广大群众沟通,真心实意与各阶层群众交朋友,看实情、知民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各级政府要集中精力抓大事,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行分类指导,层层督办。重大事情、重大建设项目要有领导负责,有部门具体抓落实。要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促使各级政府机关形成高效运转的机制。

  继续推进廉政建设。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建立健全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纪检、监察、审计和公、检、法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加快破案速度,提高结案率。针对当前存在的财经纪律松懈、经济秩序混乱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各方面反映强烈的“三乱”问题进行治理,重点监督检查国务院明确提出的“约法三章”的执行情况,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