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听全文
  • 2003-09-28
  • 来源:市信息办
  • 分享到
  • -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九日在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黎子流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本届政府在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支持监督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去年以来,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表现了很高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市委、市政府结合广州实际,作出了《关于进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决定》,提出了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使全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

  (一)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199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10.7亿元(当年价,下同),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4.51%,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提前8年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11元,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2.67%。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全国城市50强的第三位。

  工业生产加快发展。工业总产值、出口产品产值,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9.13%和21.83%。标致汽车、摩托车、电梯等25个拳头产品初具规模。电力建设发展较快,五年增加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34.7万千瓦,1992年自办电占全市总用电量的28%。区街、乡镇工业蓬勃发展。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取得新进展。1992年,广州港年吞吐量达5464万吨。客货运量、周转量均有较大增长。实现了镇镇通公路,全市境内的国、省道全部渡改桥。成立了地方海运船队和地方航空公司。巩固和扩大了国内外海陆空联运网络。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1.1万门,比1987年增长2.64倍,电话机普及率由1987年每百人5.3部提高到14.3部。完成电话号码升7位和市辖区、县(市)电话联网。国际特快专递可通达178个国家和地区。

  农村经济在调整结构中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五年平均每年增长7.6%。粮食生产突出抓了优质稻谷的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蔬菜、水果、禽畜生产和淡水养殖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天河、白云、黄埔、芳村四区和四县(市)已实现绿化达标。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和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和总收入五年平均年增长32.18%和35.06%。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已全部解决原核定人均年收入300元以下的6.6万人的温饱问题,并使原收入较低的243个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市场繁荣兴旺。全市总销售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五年平均每年增长28.3%和16.7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五年平均每年增长25.9%。1992年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服务网点13.72万个,比1987年增加3.64万个。旅游外汇收入22.58亿元(外汇券),比1987年增长1.2倍。

  财政金融发展较快。市预算内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五年平均每年增长11.79%和15.05%。1992年末与1987年末相比,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3.29倍。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07倍,货币净回笼增长4.85倍。从1990年起,货币净回笼金额连续三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较大成绩。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6.02亿元。其中,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53亿元。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基础设施和原材料工业建设明显加强。完成了珠江电厂一期工程、珠江水泥厂、标致汽车一期工程、机场路、黄埔新沙港

  2个泊位和市内程控电话工程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技改项目7454项,总投资136.62亿元,对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2年与1987年相比,职工年均工资增长1.35倍;人均年生活费收入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9.0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1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3.57倍。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7年的7.11平方米,增加到1992年的8.51平方米。

  (二)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

  企业改革取得了新进展。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进行了“放开经营,综合改革”试点,组建了企业集团57个。已有21户企业按规范化要求进行股份制试点,发行职工内部股权证2.83亿元。组建了越秀投资有限公司和骏威投资有限公司在香港发行股票,挂牌上市。

  流通体制改革迈出新步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育和发展,资金、劳务、技术、信息、房地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粮油期货市场开始试运行。以市场为主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初步建立,企业定价权基本到位。多种经济成分全面发展,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金融财政体制改革有新推进。金融机构发展较快,至1992年底止,广州市金融机构已达1898个,比1987年增加了1.98倍;有4家外资银行在广州开设了分行;同业拆借、外汇调剂、证券交易、票据交换等市场进一步扩大;各专业银行开始向企业化经营方向发展。财政实行“递增包干”的体制,促进了区、县(市)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进一步稳定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了双层经营,逐步推行了农村合作经济股份制。

  住房、社会保障等项改革进展顺利。实施了“广州市住房公积金办法”。组织出售公房782.6万平方米,收回资金10.3亿元。实现了市属企业和区街集体企业职工退休金统筹,扩大了职工养老保险和待业保险的范围和覆盖面。基本上实行了村干部退休统筹和基层干部养老保险。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继续办好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保税区。开始着手规划东南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发展和扶持边远地区发展的需要,加快了从化、增城和花县的开发区、加工区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五年合同利用外资72.45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75.23%;实际利用外资19.27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53.42%;外贸出口79.24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22.37%,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去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后,我市利用外资出现新的高潮。1992年,合同利用外资达48.11亿美元,超过改革开放13年以来合同利用外资的总和。外商投资企业已发展到3291家。境外企业有长足发展,在拓展国际贸易、金融、房地产和工业等方面取得成续。对内横向经济联合有较大的发展。

  加强了与友好城市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引进了一批国外技术人才。进一步密切了与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和合作。发挥了他们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他们在为广州捐资办学、办社会福利、筹集科技基金、教育基金、治安基金、交通建设管理基金、振兴粤剧基金等多项公益事业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为87名华侨、港澳同胞、外籍华人和外国友好人士授予了“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三)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新成绩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五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40.18亿元,相当于1987年前38年投资总和的2倍多。新建道路长度81.96公里,道路面积275.41万平方米,新建桥梁、立交、人行天桥、隧道共50座。1992年与1987年相比,自来水年供水量和最高日供水量分别增长36%和34.68%。广州油制气厂已建成投产,城市气化率达53.82%。五年累计商品房屋竣工面积达937.88万平方米。已全部解决了1985年普查在册的1.1万多户人均2平方米以下住房特困户的住房困难。五年共完成了1948个污染治理项目,建成了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猎德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大田山和李坑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从整体上得到控制,局部有所改善。1992年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十佳”城市称号。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和深化。建立和推行了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城市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市、区、街(镇)三级城市管理网络。城市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好成绩,1990年和1992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

  (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制定了《广州市科技兴市规划》和《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制定实施了重点攻关、“星火”、“火炬”、成果推广、引进技术设备消化创新、软科学研究等六大类科技计划,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的技术市场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1992年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工贸收入已达7.5亿元。成立市科技进步基金会。筹集了资金,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出口。民办科技事业有所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改善。

  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体制改革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取得明显成绩。全地区于1990年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例从1987年的85.75%提高到1992年的98.57%。新办中学66所,新建校舍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1949年至1987年总和的1.45倍。老市区于1990年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达90%以上。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有较大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已占高中阶段教育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市属高校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学科办学,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适用人才。成人教育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得到广泛开展。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新的进步

  坚持以“建设文明广州、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塑造广州人的美好形象”为总体目标,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爱我中华、爱我广州”、“识名城、爱广州”教育,确立了市民普遍认同的“团结、友爱、求实、进取”的“广州市风”和“稻穗鲜花献人民”的“广州人精神”。在城市,开展了“学习南华西街,创文明街道”、“军警民共建”,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农村,结合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市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社会风气进一步改善。今年初,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文化艺术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创作了大批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演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剧目和节目,有的还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嘉奖。改造和新建了一大批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取得新成绩。体育事业有较大发展。我市运动员共有17人23次破19项世界纪录,22人次获得世界冠军。群众体育进一步普及。出色地承办了一批大型体育赛事。医疗卫生工作在预防保健、医疗业务、急救、初级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农村已有34.94%的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或集资医疗,村卫生站(所)覆盖率达96.17%。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1988年以来,连续5年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民政、民兵、人防、民族、宗教、档案、修志、文史、参事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番禺于1992年5月撤县建市,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六)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成绩显著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并定期报告工作。加强与政协、民主党派及社会其他方面人士的联系,及时向他们通报工作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让人民群众直接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注意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和市长专线电话、市长专邮,认真办理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2790件。

  认真贯彻实施《广州市依法治市五年规划》,加强了行政和经济立法工作。各级行政机关增强了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各项事业的自觉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实施的法规12件,由市政府制定颁布的行政规章232件。清理了一批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认真开展行政执法、执法监督检查及行政复议工作。提前一年完成“一五”普法任务,开始实施“一五”普法教育。加强了法律服务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

  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组织了以“打抢劫,抓流窜、扫车匪”和“破大案、挖团伙、追逃犯”及除“七害”为重点的集中打击行动和专项斗争。建立健全三级治安防范网络,实施民警巡逻制度,推进治安责任承包,提高全社会的防控能力。加强了对外来人口、特种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强化交通管理和消防监督工作,重大交通火灾事故得到抑制。1992年6月开始实施《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取得良好效果。

  (七)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级政府实行了简政放权,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选择了商业、工业、交通系统和增城县、越秀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机构改革的试点,并抓紧对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坚持为基础、为群众办实事,做到有计划,有检查,务求落到实处。几年来,我们提出办好与群众关系密切和普遍关心的交通、电信、电力、住房、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方面的实事共41件,已全部兑现,取得较好的效果。加强了廉政建设,制订并实施了《廉政制度建设纲要》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建立和健全“两公开、一监督”的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审计、监督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过去的五年,我们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某些方面的改革没有大的突破,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由十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一些老企业退休人员多、负担重,企业经济效益仍不够理想,企业亏损额增加;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市内交通阻塞现象严重,电力、电信、供水、运输等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和经济交往增多,社会管理跟不上,治安形势比较严峻,社会丑恶现象未能得到根治;五是一些部门、行业的不正之风和少数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仍然存在;六是政府职能转变缓慢,有些部门该下放的权限还没有完全放下去,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拓展开放的广度、深度,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设想和调整“八五”计划的建议

  为了实现我市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去年下半年起,市政府组织起草了《广州市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方案》(下简称《方案》),伍亮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于4月20日向市九届人大39次常委会作了报告。之后,我们又广泛听取了意见,并根据中共广东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广州市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高起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高标准、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培植起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业群,在交通、贸易、金融、信息、科技、旅游、文化和对外交往等方面,成为我省辐射力较强的沟通国内外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对《方案》作了修改。现把《方案》提出的奋斗目标、实施步骤和主要任务向大会作简要报告。

  我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从1991年起至2005年,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05年达到2.6万元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从1990年的8.1:42.6:49.3,大体调整为2005年的2:38:6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1800亿元至2000亿元,年均增长18%至20%,出口总值2005年达13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利用外资规模2005年超过50亿美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005年达到55%至60%,每万人拥有科研开发人员从1990年的13.5人提高到2005年的30人至3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005年控制在11‰以下,常住人口控制在830万人以下;2005年人均占有城市道路面积约达6平方米,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0部至80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到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剔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至9%,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总之,到2005年的广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较完善,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相衔接;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基本实现高度化,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教育先进,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城乡人民生活富裕;民主法制健全,社会风气良好;初步建成具有强大内外辐射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我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施步骤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1至1995年。这一阶段,要全面实现殷实的小康目标,各项主要指标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八十年代末期水平。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2%。全面展开跨世纪的经济建设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能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总体架构,并开始体现新体制所应具有的效率与效益。第二阶段,从1996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要全面加快现代化进程,各项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基本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九十年代中期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开始接近上述国家和地区当时的平均水平,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框架。五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超前建设适应国际大都市需要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确立一批相当规模的、达到九十年代国际技术水平的、有显著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基本形成能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当时的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形成。五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广州将建成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高科技轻型工业中心和陆空交通运输中心城市,确立适应国际竞争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成为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我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率先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形成符合国际市场运作规范,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市场体系;按照省对广州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高起点、大规模地发展高科技轻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与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六大支柱行业,培植起能力较强的主体产业群和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争取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每五年上一个新台阶,使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达到或接近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用设施档次水平,强化城市管理,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对公安政法的经费投入,逐步改善装备,使之适应斗争需要,保障社会稳定,使群众有安全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力求城乡人民生活从小康阶段上升到初步富裕阶段,从而使广州市在下世纪初叶跻身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行列。

  根据广州力争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建议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原则通过的《广州市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的“八五”计划主要经济指标作如下调整:国内生产总值,由原计划安排年均增长7.2%,调整为年均增长13.5%,到1995年达到600亿元,比1990年增长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原计划年均增长5%,调整为年均增长12%左右,到1995年达到9000元,比1990年增长75%;国民收入,由原计划年均增长6.2%,调整为年均增长11.5%,到1995年达到370亿元,比1990增长72%;原计划采用的工业总产值指标,按国家要求现改用工业增加值指标,199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2%,比1990年增长78%;原计划采用农业总产值指标,现改用农业增加值指标,199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5%,比1990年增长2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原计划安排年均增长10.5%,调整为年均增长18%,1995年达到350亿元,比1990年增长1.27倍;外贸出口总值,原计划年均增长10%,调整为年均增长17%,1995年达到32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1.18倍;零售物价总指数,原计划平均升幅控制在7%以内,调整为控制在10%左右。同时,对原列入“八五”计划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适当提前安排和加快建设,并增加一些新的项目。主要有:电力建设方面,珠电A厂第二期工程2×30万千瓦机组提前于1996年完成,并积极筹备珠电B厂4×60万千瓦机组工程建设;电信建设方面,市话交换机容量到1995年达到100万门,比原计划增长35万门,话机普及率每百人超过31部;交通建设方面,到199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960公里,比原计划增加214公里,港口吞吐量达7900万吨,比原计划增加1000万吨。其他方面也将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加快发展。

  三、一九九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1993年计划安排: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13%;国民收入增长14.5%;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工业总产值增长15%,农业增加值增长5%;外贸出口增长1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20%;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7%;物价升幅控制在17%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市的经济形势很好,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进度。当前,要继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力求有突破性进展

  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坚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加快企业各项配套改革。要把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同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新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不断增值。今后将以企业经营实绩来评价企业的经济地位,改革企业干部管理体制,使企业干部待遇与企业的浮动分类挂钩。积极推动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力争今年年底前有20%的预算内国有大中型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并不断加以完善。争取国家批准,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股份制规范要求的大型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或上海上市,逐步开辟广州市的第二、第三股票市场。继续探索境内企业股票在香港间接上市的办法。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成立广州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证券市场的宏观管理。继续发展和完善企业集团,进一步探索和拓展跨国经营的路子。在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中要采取得力措施,卸下企业的债务和亏损包袱,找出解决部分老企业退休工人多、负担重的途经。继续积极引导支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使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要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体系。积极筹建股份制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广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和一批信托、财务公司以及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继续引进一批外资银行在广州开设分行。改革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营运效益。进行信贷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抓好市工商银行、市中国银行改造为商业银行的试点。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拆借市场、股票市场。增大债券发行量,强化债券发行管理。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资金要有25%至30%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积极争取中央批准我市股票进行柜台交易试点,并创造条件建立证券交易所。

  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要上规模、上档次。今年要建设几个大型综合市场。积极稳妥地开拓房地产市场,实行土地有偿有期使用,逐步推行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地产一级市场由政府垄断,保证重点项目用地、开发用地和解困房建设用地;地产二、三级市场和房产市场可放开。成立产权交易机构,创造产权交易条件。结合广州实际,借鉴国际惯例,争取今年内建成广州期货交易市场,逐步与国际期货市场联网。推进科技、人才市场发展。

  继续抓好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股份制,加强承包合同、土地、财务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设立社会保障委员会,统筹各类劳动者养老、待业保险。建立统一公积金制度,使养老、待业、工伤、医疗、住房、生育等保险一体化。

  抓紧进行计划、统计、财税、价格、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今年以来,由十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规模增大,宏观管理跟不上,加上天气不正常等原因,物价总水平升幅较大。1至5月,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9.2%和17.5%。虽然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增长均高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群众消费心理基本稳定,但对物价问题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尽快解决新旧体制胶着和对峙的矛盾。在价格改革中,把加强宏观管理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运用价值规律和行政手段,因势利导,对群众生活必需品实行有效调控,把物价升幅控制在17%左右。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认真解决离退休人员和收入偏低职工的生活问题。继续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镇住房商品化。进一步深化外贸、科技、城建等方面的改革。

  (二)进一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加快经济建设发展

  切实抓好大财源、大集团、大项目。这是我们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抓准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要认真培育广州汽车集团、广州电梯集团等20个重要财源大户;抓好广州汽车、广州摩托车等8个企业集团,使之在市场和同行业中起“龙头”作用;抓紧建设珠江电厂二期工程、地铁首期工程等4个能源、交通项目;11.5万吨乙烯工程、4万吨聚丙烯工程等6个重要原材料项目;油制气工程、猎德污水处理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工业生产要保持有效快速增长。鼓励工业企业开发内外贸、产供销、跨行业的综合经营,推进工业企业向工商企业的战略转移。抓好100间企业的跟踪改造,加快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进我市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加快25个拳头产品的发展,重点发展一批新的支柱行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强化质量监督和质量认证工作。广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下大功夫抓好扭亏增盈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使部分企业以招股、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亏损的困境,使国有资产由沉淀转为活财富,使这部分企业的工人从失望到有新的希望。对亏损企业要分别情况,对症下药,建立各级扭亏责任制,实行重奖重罚。今年要在争取消化潜亏的同时,经营性亏损比去年减少15%至20%。对扭亏无望的企业,坚持实行关停并转,有的要依法实行破产。

  老市区特别是越秀、东山、荔湾区,要切实加大步伐抓紧抓好工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区、县(市)要扶持一批高起点、大批量、轻型化的工业骨干企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加工区和拳头产品,加快区街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事业要加快发展,抓紧公路、地铁、港口、航道和客、货运站场的建设。加快新沙港区、南沙港口、黄埔集装箱码头和新风黄沙码头的开发建设和改造。发展地方海运船队。进一步拓展国内外联运。抓好广州火车东站改造和洲头咀、大沙头两个港口的综合开发改造。加快公路主枢纽和口岸的改造建设,完成广从公路改造。今年要新增市区电话装机容量35万门,放号17万户,增开长途电路1万条,BB机10万部,移动电话2万部。积极引进外资和进行技术合作,改变单一体制的局面,以利于超前发展电信事业,增建邮政局(所)4个。

  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坚持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继续抓好优质稻谷、水果、禽畜、水产、蔬菜等10大“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农业。继续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县(市)和有农村的区,要把乡镇企业作为经济主体来抓。要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要注意保护耕地,防止盲目开发。要妥善处理好山林、土地纠纷问题,把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配合世界扶贫年活动,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

  第三产业要继续大力发展。认真贯彻“国家、集体、个人起上”的方针,大胆地外引内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办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信息咨询业、旅游业和公用事业等。要加强边缘地区和新区商业网点、学校、医疗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室内农贸市场建设,建成一批初具规模的、多功能的、专业性的中心批发市场。抓紧广州(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长洲岛旅游点、从化以大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城、南沙旅游区的开发。大胆利用外资,拓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三产业多元化、多样化、国际化经营。

  (三)巩固和发展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市场对接

  要巩固和发展我市现已形成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按照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搞好开发区、保税区的综合改革,率先建立按国际惯例运行的新机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抓好规划和建设,使开发区、保税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的速度都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珠江新城市中心和东南部综合开发区基础设施,下半年要公开向海内外招商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要有新的突破。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4亿美元以上。要把利用外资与发展六大支柱行业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改造老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出一条易地改造和以市场换高新技术的利用外资改造老企业的新路子。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外贸企业要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向多元化、实业化、集团化目标发展,增强竞争能力。要赋予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集团以进出口经营权,推动部分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向跨国公司方向发展。以香港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澳门羊城企业有限公司为首的境外企业要有较大的发展,按国际惯例和自己的实际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建立有生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运行机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壮大实力,提高效益。

  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和经济技术交流,抓好人才引进。继续加强对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工作,落实各项侨务政策,依法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城乡经济联合,促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联合协作等多种形式继续支持清远市发展经济和做好支援三峡库区工作,认真办好首届“广州博览会”。

  (四)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提高城乡现代化水平

  今年,要以整治交通为重点,加强交通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扩建道路7条,建成立交桥5座,人行天桥5座。建成东濠涌高架路和环城高速公路北环线二期15公里段,做好东南西环线高速公路和鹤洞大桥等6座桥梁建设的前期和施工等工作,开通珠江隧道及完成其两端口部的疏解工程。争取地铁一号线年底正式动工,做好地铁二号线的建设准备。在地铁建设中,要做好沿线拆迁工作,对需拆迁的住宅、办公用房、商业网点,要妥善安排,并与地铁上盖建设结合起来。市区内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要实行市和区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办法,充分调动各级搞好交通建设的积极性。新增公共汽(电)车300辆,建成一批汽车站场和停车场(库)。抓紧新水源建设,新增日供水能力16万吨。建成供水调度中心,加强配套建设,改善供水状况。同时,要大力节约用水。切实搞好市容卫生、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抓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和24个污染大户的治理。提高全市工业废水、废气、噪声处理率和达标率。搞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部分街道“水浸街”问题。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相结合的方针,把改造老企业和企业易地改造与旧城区改造结合起来。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管理,加快拆迁和综合开发。建成住宅小区(组团)5个。

  深入宣传、贯彻《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抓紧制定《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以标本兼治的原则解决城市管理的难点。认真查处违法用地,违章建筑,全面清理道路,还路于交通。加强对摩托车、自行车和停车场(库)的管理,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划定一定地区为交通管制区试点,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逐步完善现代化的交通组织和管理。建立“一警多能”执法队伍。加强城镇乡村的规划和建设,城镇镇容镇貌整治要有新的进展。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市要有40%以上的村、镇达到卫生村、镇水平。按照《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划》的要求加强环卫保洁工作。下决心抓好对珠江河广州段、白云山、广州火车站至五山道口铁路沿线的综合治理以及珠江两岸的美化,和流溪河两岸风景区的综合规划与开发。搞好垃圾余泥的处理,确保完成全年市容、环卫、环保等主要硬件建设任务。以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加强除害防病工作。

  (五)继续加快科技、教育的发展

  认真落实“科技兴市”规划。继续深化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配套改革,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继续发展技术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是高新技术项目成果产业化。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科技投入,有条件的区、县(市)和企业要建立科技进步基金会。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继续开发科技达标和创科技镇、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和农科技术培训。健全民办科技机构发展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促进民办科技机构上规模、上效益。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实制评聘分开。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下大力气改善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办好“广州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兴建广州科技馆。

  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优化教育结构。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着手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改善市属高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整体效益。继续推进初中招生制度改革,深化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其中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教育事业费增长22.03%;同时,按照省的有关决定精神,征集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教育。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探索新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发展和完善师范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师收入,抓紧教师住房建设,实行分级负责,力争三年内基本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

  (六)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市民,弘扬江泽民总书记倡导的新时期的伟大创业精神;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培育“四有”新人;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净化社会风气;继续学习和推广“两南”(城市学南华西街、农村学南海市)经验,把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活动落实到城乡基层。大力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进一步搞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继续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双拥模范城”成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城市文明的综合水平。

  要继续深化文化艺术体制改革,首先抓好市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繁荣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健康、富有特色、质量较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集中力量抓好天河文化中心、信德文化广场等工程和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决清除淫秽书刊和音像制品。搞好文物保护。进一步繁荣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做好《广州市志》的编审和出版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认真做好参加1994年省运会、1995年全国城运会各项准备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初级卫生保健、妇幼保健、中医工作和农村卫生工作。要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和工作状况。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认真做好老年人工作。坚决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幅度减少计划外生育,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3‰以内,多孩率控制在6%以下,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5%以上。

  (七)进一步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定期报告工作。虚心听取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来电,认真接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指导,积极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

  要加强法制建设,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经济法规中的有效做法,制订和完善有关行政规章,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各种经济关系,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经济监督和行政执法监督。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律师、公证工作,努力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推进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一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以团伙犯罪、杀人、抢劫、持枪犯罪、车匪路霸和重大盗窃等为重点的严重刑事犯罪及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把各类案件发案数降下来。强化社会面的防控机制,全面推行巡警制,建立军、警、民联防网络,表彰奖励见义勇为的人和事。抓好青少年教育。以打击取缔卖淫嫖娼、吸毒贩毒和聚众赌博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除“七害”斗争。坚持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抓好消防监督工作。加强公安队伍尤其是基层派出所的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一些闹事苗头,要及时做好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

  (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

  要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原则,在进一步下放权力,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在机构改革中,既要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妥推进。要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精简、撤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撤销行政性公司,组建集团公司或经济实体,但不搞“翻牌公司”;撤并重叠、职能交叉及业务相近的机构,清理和裁减各种非常设机构。大力精简人员编制,按现有人数的25%至30%进行裁减,各部门的内设机构也相应进行合并和精简。

  改革的方法和步骤是先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后“拆庙”减人;先精简机构,后进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工作;人员先分流转移去发展经济、办实业,后脱离党政机关供给关系;先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改为经济实体,撤并重叠和业务相近的机构,后精简其他部门。要合理安排机关分流人员。把人员精简与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应与当地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相等,奖励工资总额要按效益增长提成,要同职务、政绩、工龄等挂钩,逐步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离退休费,要逐步做到与物价指数挂钩,并从改革中寻求出根本解决的途径。在这方面,广州应先走一步。目前,全市的机构改革方案已进入论证、审核阶段。初步设想,从省批准实施之日起,用半年时间完成我市直机关的机构改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各区、县(市)以及全市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全市机构改革任务争取在1995年前完成。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机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惩治腐败。继续完善“两公开、一监督”的制度,强化监督机制,使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都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各级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强化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以身作则,带头同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努力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决策研究和咨询工作,健全政府系统的调研和信息网络,努力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根据财力,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分期分批办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实事,扎扎实实地为基层和群众排忧解难。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