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粤港澳青年带着对未来学习、工作、创业的期待,“云端”对话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他们从切身经历出发,从大湾区的“大议题”中提出自己的“小期待”,向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新时代的“湾区青年之问”。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合自己的履职经历,针对三地青年关心的话题,一一给出了暖心回复。
青年期待
加强大湾区青少年交流
委员回应
建议举办大湾区青少年运动会
王健淇:在参与十五运会志愿者培训工作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型体育文化赛事对促进青年交流的积极作用。请问,如何借十五运会盛会的“东风”,进一步拉近大湾区青少年之间的距离呢?
朱鼎健: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令十五运会不仅成为体育竞技的舞台,更将成为推动大湾区文化交融的重要引擎。建议形成大湾区青少年跨境(区域)体育文化交流常态机制,以多种方式让全运会效应惠及湾区青少年。
朱鼎健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
体育交流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融合的重要纽带,建议为大湾区青少年深度参与全运会、广泛观赛创造便利条件,制定专门计划。比如,可以尝试创办大湾区青少年运动会等,形成大湾区青少年跨境(区域)体育交流常态化机制,让“体育大湾区”成为永不落幕的精彩舞台。
体育交流是最受内地和港澳青少年欢迎的交流方式之一,建议国家体育总局和粤港澳三地政府联手,打造一项综合性、常态化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全运会,每两年举办一届,使本次全运会的效应得到更好发挥,形成品牌效应。比赛可以“跨境联办”的模式为参照,突出大湾区的特色体育项目,既展现体育竞技性,又弘扬大湾区的地域体育文化。同时,借十五运会带动的体育热潮,建议粤港澳三地创办常态化的多种单项业余青少年赛事。
青年期待
实现实习与就业信息共享
委员回应
建议建立权威的线上共享平台
王颖诗:我目前就读于中山大学,希望了解一下有关方面能否推进粤澳两地在读大学生信息数据库的筹备工作,进而建立实习与就业信息的共享机制?
林伦伟:在信息科技和AI迅猛发展的今天,建立大湾区实习与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确非常必要。上世纪90年代我读书时,还没有今天这样的一些信息平台,学生只能通过学校去联系、去了解就业信息。如今,广州澳门学生联合会等官方渠道持续提供实习或就业信息,但这些信息依然比较零散。建议在粤港澳三地官方协调的基础上,建立权威的线上共享平台,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传与更新自己的资料,找到自己想要的实习或就业信息。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大湾区学生,提升就业率。
林伦伟 澳区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工联总会副会长
青年期待
扎根大湾区就业创业
代表回应
在湾区融合中找准定位
庄明艳:在完成学业之后,我希望留在大湾区创业或就业。作为一名大湾区青年,我应该如何抓住湾区深度融合的一些机遇?
何敬麟:澳门作为国家的“掌上明珠”,需发挥国际窗口优势,利用独立关税区地位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帮助内地企业通过澳门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广州与澳门同根同源,应深化产业联动,例如通过澳门综合度假村每年数十亿元的采购需求对接广州企业,探索“澳门监制+内地加工”模式。
何敬麟 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工商联会和澳门广州社团总会会长
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深合区等战略叠加的重大利好下,对就读于澳门与珠海的大学生来说,在“近在咫尺”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业或就业,可能就是很好的一个机遇。而横琴正处于规则衔接阶段,需夯实产业基础吸引国际高端人才,避免低端业态重复建设。大湾区青年要认清自身优势,把握国家赋予澳门的独特平台,在国际合作与湾区融合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窗口,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发展空间。
青年期待
优化证件办理和手续审批
委员回应
建议简化相关手续和流程
游文香:如今,越来越多港澳青年进入内地工作和学习,我感觉港澳青年进入内地的证件办理和手续审批仍有优化的空间。请问,未来是否会进一步推动港澳和内地证件互联互通、简化流程,为湾区青年们提供更多便利?
吴宏伟:这位香港创业青年应该是经常往来香港与内地。今年,我还提出了优化外国留学生签证政策的相关建议。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同类型的外国留学生,包括攻读学位的学生、联合培养的人才。我认为,进一步放宽外国留学生来华与港澳学生进入内地签证(注)手续,将能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例如,可以让来攻读学位的中国港澳及外国学生在第一年免签,入学后再慢慢申请签证(注);若是到访少于180天的交流学者或科研人员,则实行免签,这样对师生都会更友善。
吴宏伟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副校长、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生院院长
更加便利的签证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的意愿,还能体现国家的对外开放与友好。我们可以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流程,为学生和人才提供便利。我相信,大湾区在教育资源整合、人才流动和政策协同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我们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高地。
朱鼎健:今年我的其中一份提案是《关于用好国家免签政策,深化港澳与内地商旅联动的提案》。2024年12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对54个国家免签时间延长至240个小时,中国游再掀热潮,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过境免签政策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能为区域经济和旅游注入新能量。在此基础之上,建议推出港澳学生通行便利计划,并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推出针对港澳学生的粤港澳大湾区通行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