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向新 投资向实 质量向好
2月20日,广州市市长孙志洋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广东改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广州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4万人意义的一年,也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向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等发来贺信,让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聚力抓好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力落实国家和省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特别是增量政策,加快重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教人才新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取得新进展。
2024工作回顾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1万亿元、增长2.1%,实现稳中有进;固定资产投资8638.1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万亿元、进出口总值1.12万亿元,保持“双万亿、双增长”势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4.7亿元、增长0.5%,较好支撑发展大局
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60.3万户、增长11.6%,年末实有经营主体367万户
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三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6.4%、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0.4%
广州GaWC排名跻身全球一线城市,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八位,获得全球首批“灯塔城市”称号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新质生产力
出台支持低空经济、特色工艺半导体、生物医药产业等专项政策
集成电路晶圆、模拟芯片、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68.9%、23.7%和22%,无人机、液晶显示屏分别增长2.9倍、2.3倍
新增1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国家级、6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家
快递业务总量稳居全国第二
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分别提升到58.3%、67.1%
推进844个市重点项目建设
获批设立市内免税店
发布32个首发空间、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建设3个特色美食集聚区
直播电商零售额全国第一
推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
整合兑现超过2000项涉企政策,推出130项“免申即享”事项,实施“税费金一码清”
6个区入选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新增“双百企业”3家、“科改企业”1家
大湾区建设
省出台南沙条例和支持南沙发展若干措施
建设全国首个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
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先行启动区投入运营
大湾区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主体结构封顶
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
出台第三批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事项清单
南中高速主线及南沙联络线建成通车
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开通运营
实施“五乐计划”2.0版
在港澳地区设立湾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站
获批开展跨境电商含锂电航空货物出口、高低硫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试点
中欧班列发运列数增长25.3%
花都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启动全国首个机构跨境养老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8%,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62家
国际友城、友好港口分别增至108个、60个
接待外国游客超200万人次、增长55.5%
科教人才
分层分类推进“2+2+N”科创平台建设
实施20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
“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结题验收
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6项、其中牵头项目占全省近八成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从南沙启程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体系
设立100亿元天使母基金
新建14个概念验证中心
启动大学城科技园和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带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5万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
高价值发明专利7.2万件、增长17.1%,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蝉联全国第一
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9万多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万多个
12所职业院校全部入驻科教城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选手获金牌数占全国近1/5、居全国城市首位
举办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增博士、博士后培养平台76家
全市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至145个
引进人才入户近3万人
4个团队、2名个人获首届“国家工程师奖”,入选“国家工程师团队”数量全国第二
“百千万工程”
完成东部中心、活力创新轴总体规划及北部增长极协同发展规划
推进新中轴线南段、珠江后航道、环白云山、琶洲东区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实施194个“新城建”试点配套项目,推动南沙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
扎实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划建设
白云机场T3航站楼封顶
推动269个项目落地临港经济区
首条地铁环线11号线及3号线东延段开通
新增2家国家级、4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涉农企业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
首次承办中国国际农交会、贸易签约额236亿元
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119公里
城市品质
推动5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四大重点片区首开区建设全面启动
开工改造523个城镇老旧小区,打造14个成片连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
连续第5年入选国家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实施295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推动新中轴、珠江两岸、大学城等重点片区优化建设
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319个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提升3.6个百分点
20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流溪河入选全国唯一流域水预算管理试点
生活垃圾进站转运率提升到88%
环境保护责任成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完成森林提质增绿近24万亩,建设森林步道213公里、碧道154公里
云溪、云萝植物园开园
增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增城派潭河入选国家幸福河湖
民生福祉
推进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500万
长者饭堂就餐近1300万人次
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8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多套,旧楼加装电梯数量保持全国第一
医疗救助困难群众近180万人次,“穗岁康”赔付金额5.2亿元、减轻个人负担38.3%
建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花都院区、市十二人民医院黄埔院区
村卫生站医保定点和“一元钱看病”覆盖率均达100%
推进开设午间、夜间、假日“不间断”门诊
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先看病、后付费、免排队”
改造提升永庆坊、陈家祠等重点片区
新增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人民艺术中心、隔山书院建成开放
新增国家4A级景区3个
全年接待游客2.5亿人次、增长6.4%
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20个场馆改造全面完成
平安广州
连续第5年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生产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耕地质量等级、粮食储备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建成市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
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126个项目纳入国家清单
入选全国首批房屋安全保险试点城市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北江引水工程全线通水,有效解决北部地区用水需求
开展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试点建设,协商议事执行落实率达99.6%
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6.5%、26.6%
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数连续第6年下降
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考评全省第一
政府建设
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380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10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15件
高质量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
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首位
打造数字政府运行智能分析系统
将全市16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合并为近2800个“一类事”
“穗好办”提供一站式服务事项超过1.1万项
12345热线运行质量排名全国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