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就在你身边!一文读懂:广州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征求意见主题发布会
  • 听全文
  • 2023-02-07
  • 来源: 广州新闻发布
  • 分享到
  • -

  2月6日上午,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新闻发布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市规划院、市规委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 年)》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图片

  规划引领全域存量空间优化

  系统推进更新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两会对城市更新作出重要部署,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面向广州迈入以存量空间再利用为主的发展阶段,开展《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下称《专项规划》)编制,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时间:2023年2月6日-3月8日)《专项规划》强调规划引领全域存量空间优化,系统推进更新高质量发展,谋划一条超大城市特色化的城市更新路径。

图片

  全域谋划,规划引领,分区分类落实城市战略

  为实现对城市发展蓝图的有效传导,《专项规划》立足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定位,衔接“南建面海新城、北筑产业极点、东立综合门户、西联广佛同城、统筹山城湾海、贯通功能走廊、壮大合作腹地、强化湾区核心”的发展策略,明确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更新策略。基于市域总体空间格局,划分中心城区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区、外围地区三片更新区域,提出总体更新导向,持续优化城市结构,维育山、城、湾、海、江、田的区域山水大格局。立足区域历史本底、现状建设、功能定位等差异细分二级分区,分别明确提质增效、民生改善、环境提升等不同更新导向,整体推动区域高品质发展。

  面向项目具体实施,《专项规划》结合规划重点管控要素,针对历史文化传承活化型、重点平台型等不同类型更新项目,围绕促进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提质等不同导向,因地制宜明确更新模式与实施路径,满足城市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需求。

  增存联动,把控节奏,分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为解决城市增量预留空间日益稀缺的问题,《专项规划》统筹新增用地与存量用地资源配置,规划至2025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100平方公里;至2030年,累计推进城市更新约200平方公里;至2035年推进城市更新约300平方公里。通过微改造、混合改造、全面改造多种更新方式并举,推动低效存量土地的盘活再利用,支撑高质量产业空间与公服设施供给,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全市城市更新规模分解示意图

  《专项规划》明确项目正负面清单,优先推进涉及“十四五”规划近期发展重点、历史文化保护等的城市更新项目。对不符合“三区三线”、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或是大范围涉及生态廊道且预判改造难以平衡、建设用地规模缺口较大、可能导致“田中城”等情况的城市更新项目,原则上不列为全面改造项目。按2025、2030、2035年度,明确更新项目时序安排,定时间表、路线图,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群众看到变化。

  《专项规划》提出,至2035年,拟推进旧村庄旧城镇全面改造与混合改造项目297个。其中:旧村庄改造项目281个,包括全面改造项目259个;混合改造项目22个,主要为涉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旧村,在落实相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以核心保护区微改造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其余范围可全面改造的混合方式推进。旧城混合改造项目16个,综合运用各项政策以“留改拆”混合改造方式推进。鼓励推进老旧城区微改造项目、外围地区乡村整治提升项目。

  优化布局,产业提质,全力支撑“制造业立市”

  《专项规划》结合工业产业区块管理优化存量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存量工业用地集聚化、园区化发展。鼓励低效产业用地、老旧厂房等存量资源更新改造,释放存量资源形成新空间供给,为新动能新产业留足空间,实现产业和空间“双转型”。

  村镇工业集聚区作为全市存量用地的重要类型,其更新改造对于保障全市产业空间供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专项规划》提出,至2025年拟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246个、总用地面积约1538公顷。其中,采取政府收储约363公顷,单独改造约454公顷,纳入旧村改造约273公顷,微改造约443公顷,淘汰关停约5公顷。

  文化传承,绿色发展,协同促进历史生态保护

  《专项规划》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优先,积极保护广州历史城区,延续城市传统中轴线和传统街巷风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以“绣花功夫”促进活化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在风格、色彩等方面实现新旧融合。保护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大树,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树和有乡土特点的现有树木。

  《专项规划》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城市更新要顺应市域山水格局,保护山体、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国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有序退出位于城市山体森林、水系湿地和耕地资源周边保护地区内的低效存量用地,因地制宜采用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推动宜居生态环境改善。

  安全韧性,宜居生活,强化公共基础设施供给

  《专项规划》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急难愁盼”等问题,通过城市更新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统筹考虑周边业态、居住人口等情况,规范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等政策性住房和中小户型租赁住房配置,丰富房源户型、增加套数供应,助力完善住房保障。

  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洪涝安全评估,结合城市更新利用绿地、公园等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滞渗设施和雨洪行泄通道等。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合理规划供水设施,有序推进供水加压泵站的新建扩建和改造、输配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和输配分离;同步开展电网规划,适度超前新增变电站布点,预留站址、走廊,构建坚强、可靠、合理的电网结构;合理规划天然气基础设施,推进各类燃气管道建设和改造。

  重点推进,精准施策,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专项规划》全面落实城市发展战略,以高质量精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助力实现广州“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愿景。

  ● 聚焦中心城区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区,拟推进旧村庄旧城镇全面改造与混合改造更新项目260个、占比约88%,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 聚焦南沙新区,拟推进项目27个、占比约9%,助力湾区合作发展。

  ● 聚焦活力创新走廊,拟推进项目96个、占比约32%,强化科技转化能力。

  ● 聚焦东部综合门户,拟推进项目33个、占比约11%,支撑穗莞惠联动。

  ● 聚焦北部增长极,拟推进项目33个、占比约11%,促进北部门户建设。

  ● 聚焦广佛同城,拟推进项目36个、占比约12%,实现广佛高质量融合。

  ● 聚焦市区重点功能片区,拟推进项目199个、占比约67%,协同存量土地活化与产业层级跃升。

  ● 聚焦区域交通设施和综合枢纽周边2公里范围,拟推进项目35个、占比约12%;轨道站点周边800米范围,拟推进项目148个、占比约50%,支撑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枢纽扩容升级,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系统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问题关键,与时俱进拿出新举措新方法,形成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行动方案,让高质量发展大步向前,让广州的明天更美好。

  番禺区:力争打造村镇工业集聚区 更新改造的“广州样板”

  广州市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麦洁萍:本次《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各区调研,市、区进行了多轮协调对接,在充分考虑番禺区的发展诉求与项目实际推进情况的前提下,合力推动《专项规划》编制,强化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图片

  以番禺区为例:

  科学论证,增存联动,有效盘活存量空间资源

  《专项规划》通过统筹增量和存量空间安排、房屋供应与土地市场供需关系,明确番禺区到2035年拟推进旧村庄旧城镇全面改造与混合改造规模大概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规模的10%。计划推进项目共34个,占全市总项目数的11%。其中2021-2025年推进14个、2026-2030年推进11个、2031-2035年推进9个。主要推进位于活力创新走廊、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广州南站商务区、市桥周边高质量发展区等的更新项目。通过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推动番禺区高质量产业空间供给和公服、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带动人居环境改善与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全面落实城市发展战略。

  完善机制,探索多元实施模式,统筹更新土地整备

  《专项规划》明确建立“单元详细规划+地块详细规划”分层编制和分级审批管控机制,提高编审效率,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探索多元更新实施模式,其中旧村庄可以采取政府收储、合作改造、自主改造等多种模式来推进,旧城镇强化政府引导,旧厂房鼓励政府收储,同时鼓励推进微改造项目。用足用好城市更新土地政策,探索整合归宗、置换收购、储改结合等多种组合实施方式,连片开展城市更新。

  产业带动,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要求

  村镇工业集聚区作为全市存量用地的重要类型,它的更新改造对于保障全市产业空间供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市村镇工业集聚区进行了摸清底数、系统研究、分类处理。围绕产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引导零散分布的工业企业向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连片改造的村镇工业集聚区集中,来实现空间与产业的“双转型”。

  《专项规划》中明确,番禺区至2025年拟推进55个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项目、占全市总数的22%,总用地面积2.54平方公里、占全市推进总面积的17%。其中,桥山村草岗村镇工业集聚区和旧水坑村村镇工业集聚区已纳入2022年第一批更新改造试点项目。

  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番禺区力争打造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的“广州样板”,推动产业集聚和园区集中连片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功能业态升级、产出效益增长、基础设施完善等,同时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广州市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和经济平稳健康增长贡献番禺力量。

  科学统筹 多方论证

  探索综合型空间规划治理范式

图片

  广州市规划院总经理助理、教授级高工陈志敏: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要求,为确保《专项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市规划院从历史文化保护、生态修复等多方面着手论证,综合运用人-地-房-产多元数据,探索一种既立足规划蓝图又面向规划实施的综合型空间规划治理范式。

  一是夯实底数,系统研判人-地-房-业情况。

  通过对各行政区的现状摸底调查,摸清用地底盘底数与资源利用特征,形成产业人口画像,判读发展特征,为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

  通过项目实施评估、政策成效研判,针对性识别地区发展需求与政策规划堵点;结合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研判与区域承载力分析,支撑连片统筹的更新规划策略,确保城市更新有利于城市功能的综合提升。

  二是系统统筹,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

  《专项规划》衔接“一廊一带、双核五级”的总体战略布局,聚焦南沙新区、北部增长极、东部综合门户、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提出更新提质策略。实施差异化的分区分类更新引导,一级分区明确总体更新功能导向,二级分区深化更新策略重点。

  面向具体实施,叠合规划管控要素与现状资源本底,研判提出城中村分类更新模式与实施路径,拆、治、兴并举推动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

  三是底线思维,锚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针对土地资源日益紧约问题,强调夯实城市刚性底线,结合土地收储、房屋建设、新增人口等情况,综合研判城市更新推进规模。

  生态方面,强调协同推进城市更新与水系、山体、耕地整治,逐步清退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存量建设用地。

  历史保护方面,强调传承活化协同,要延续传统风貌,以绣花功夫促进活化利用。

  四是产业引领,聚焦重大平台推动区域转型。

  落实制造业立市要求,围绕国家知识中心城等城市重大平台,确定重点推进、优先实施的城市更新项目。

  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统筹管理,围绕目标产业链群,以城市更新导入大产业、搭建大平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以村镇工业集聚区为重点,综合运用收储、改造、淘汰关停、保留等方式推动转型升级。

  五是以人为本,多领域夯实高质量更新支撑。

  《专项规划》通过交通、公服、防灾等方面的专项研究,统筹轨道交通与城市更新项目的建设时序,结合城市更新补齐公服设施短板,强化城市更新中地质风险管控,构建一个城市更新协同治理体系,实现从城市物质形态更新向城市综合治理改造转变。

  向上衔接 向下传导

  引导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

图片

  广州市规委会专家、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蔡云楠:本次《专项规划》向上衔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向下传导城市发展战略意图,引导城市更新工作有序开展。可以说,它是非常及时且必要的。

  一是建机制。

  将城市更新纳入空间规划“一张图”,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和刚性管控,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定目标定重点,详细规划控指标定功能,专项规划建路径、建机制的城市更新规划管控传导机制。

  二是定路径。

  立足有利于城市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宜居环境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等六方面“有利于”,系统谋划更新策略,坚持增存统筹联动,构建顺畅规划传导路径,通过规划引领提升美丽国土空间。

  三是划分区。

  划分中心城区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区、外围地区三个一级更新分区,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细化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化地区、类城市化地区、新规划功能区以及其他地区五个二级更新分区,提出区域更新引导,分类分策促进实施,精细更新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四是落重点。

  以提升广州城市发展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战略牵引,聚焦重要区域与重点功能片区,精准配置空间资源,着力塑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五是控节奏。

  衔接全市城市更新规模,结合重点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项目等,按2025、2030、2035年度,分别明确一批旧村庄、旧城镇、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的项目推进时序安排,有序更新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对本次《专项规划》的编制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开展了各类专题论证,包括交通市政、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地质安全等方面,并在项目的落地实施上也提出了一定的保障措施。

  蔡云楠:总体上看,《专项规划》成果全面、科学合理、可实施性强,可以作为指导广州市未来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纲领性规划,希望规划部门进一步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尽快优化完善成果,按程序加快推进审议报批工作。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